《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导学案

2022-12-21 13:30: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导学案》,欢迎阅读!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导学案

【核心任务】学习写景抒情散文,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味,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独抒性灵,情思悠远——品出散文的情味。 学习任务】

1. 了解背景,走进作者——阅读材料,知人论世,总结归纳 2. 整体感知,一线串珠——形散神聚,理清思路,概括画面 3. 赏析画面,品味情感——画面意象,画面特征,氛围意境 4. 借鉴参照,尝试写作——修辞手法,情景交融,画面感强 一、了解背景,走进作者

学习活动1】阅读下面的文段,为郁达夫、朱自清设计名片,不超过100字。

文段1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后期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30年,郁达夫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1945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1952年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一生著述宏富,尤以小说和散文著称。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中篇小说《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迷羊》等,短篇小说集《沉沦》等。

文段2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现代

名诗人、散文家、学者。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4年出版诗和散文集《踪迹》。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方面转为以散文为主,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1931年,朱自清留学英国,后又漫游欧洲五国,1934 年,出版《欧游杂记》。

文段3 经历了北伐战争、反革命大屠杀、日本侵占东北等战乱后,国民党的统治令当时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感到迷惘和苦闷。

1927年,正值大革命失败,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当时的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在《一封信》中他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中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明白。”《荷塘月色》就正是1927年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不能“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郁达夫1933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那里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过着一种闲散的生活。他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以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他写了许多优秀的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1934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这故都的“秋”味,并于此年8月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文段4 “与郭沫若所代表的叛逆、反抗、英雄式的‘普罗米修斯型’浪漫主义者相比,郁达夫可说是消极感伤的‘维特型’的代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国际知名文化


究学者李欧梵)

“达夫感情饱满细腻,观察深切,才思敏捷,古典文学、西洋文学根基都雄厚。从气质上来讲,他是个杰出的抒情诗人,散文和小说不过是诗歌的扩散。”(郁达夫的好友、艺术大师刘海粟)

“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近代诗人郁达夫评)

“朱自清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近代散文家李广田评) 二、整体感知,一线串珠

学习活动2】理清两篇散文的文章结构,画出思维导图。要求:找出作者描绘的所有景物画面,并用四字词语概括。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三、赏析画面,品味情感

学习活动3】《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选取的是同一座城市里的景物,然而却呈现出各具特色、摇曳多姿的美。请从两篇散文中各自选择一副画面,为画面命名,并从画面意象、画面特征、氛围意境、情感表达等角度进行赏析。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画面命名





画面意象

画面特征

氛围意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3a69e0c66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