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论语》中孝道的文化内涵》,欢迎阅读!
浅谈《论语》中孝道的文化内涵
北大27岁才女王帆参加《我是演说家》节目,她的一句“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让无数观众飙泪,同时引起大家的反思:究竟什么是孝顺,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顺?让我们从《论语》中寻找答案。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其思想核心为“仁”。孔子所说的仁,内涵丰富,忠、信、礼、智、勇等无所不包。而孝与仁、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孝是仁之本,孝的核心为礼。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至善的美德。一个能成就大业的人,首先要以诚敬的心情任劳任怨地事奉双亲;父母过世时,要以最哀痛的心来追思父母。《论语·学而》篇中指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学启蒙读本《三字经》也强调“孝”的重要性:“首孝悌,次见闻。”一个人想要有学问、有涵养,首先要有孝心。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孝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善孝为先。”儒家所讲的孝道,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需要遵从的规范和标准,这是个人人格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指标。
《论语》中关于“孝”的内容很多,可概括为慎忠追远、善事父母和师生之孝等方面,但缺少一个确切的定义。
如何正确理解“孝”字?《孝经·开宗明义》曰:“善事父母之道曰孝。”《汉书·武帝纪》有:“善事父母之人曰孝。”《尔雅·释训》曰:“善父母为孝”。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从文字学角度对“孝”做了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汉代贾谊《新书·道术》中有:“子爱利亲谓之孝”。《辞海》、《辞源》等辞书,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众多解释中有一个共同的内容,即“善事父母”。笔者非常认同,因为这一解释明确了“孝”的本质:在“孝”这个伦理关系中,行“孝”者是子女,受“孝”者是父母,“孝”即子女对父母要“善事”。由此可知,孝敬、尊重父母双亲是“孝”的基础,“善事父母”是孝道的根本。
孝与儒家的仁、礼、慈、忠等内容是相辅相成的。《论语》中有许多地方都明确提到了孝道,这些解释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更多的是具体经验的表达。孔子在不同时间和场合,不失时机地向弟子诠释“孝”的精髓。如《论语·学而》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健在
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回想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算是孝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强调做子女的不能不知道父母的年龄,我们既对父母的寿命感到喜悦,又时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论语·为政》篇:“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孔子指出,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首先应该想到父母,并拿来孝敬父母。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是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对于父母,最担心的是他们的身体健康。
由此可见,孔子讲的孝道具体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古代读书人重视自身修养,严格遵守各项礼仪制度,善事父母,这也是修齐治平的关键。
孝的文化内涵,往往通过各种思想或物质形式展示出来。孔子孝道思想提出后,儒家弟子们纷纷履行,其中有以“孝”著称的曾参,他的众多孝行故事流传广远。《二十四孝》中记述曾母“啮指”,曾参“心痛”;东汉王充《论衡·感虚》:“传书言:曾子之孝,与母同气。”陆贾《新语·甚微》记载:“曾子孝与父母,昏定晨省,调寒温,适轻重,勉之于糜粥之中,行之于衽席之上,而德美重于后世。”曾参早晚都要去问候父母,调适父母的起居饮食,对父母有着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父母健在时,曾参可谓是尽心尽力。尽管如此,亲人去世后,曾参仍是伤心不已。嵇康《养生论》中写道:“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孝道在之后的各个时代都被强烈地推崇,尤其是在士大夫阶层。汉代选拔官员时设“孝廉”一职,胜任者首先必须孝敬父母,其次应该廉洁奉公。在家为孝子者,在朝才可能为忠臣。魏晋统治者提倡孝道,民间流传着许多孝行故事。干宝《搜神记》中记述了“东海孝妇”的事迹;董永为安葬父亲,卖身为奴的行为,更是可歌可泣。封建帝王在倡导孝道的同时,使儒家孝道具有了时代局限性,甚至夹杂封建糟粕,因此应该客观地看待孝道,取其精华,祛其糟粕。
时代发展到今天,一一履行儒家所言的孝道有诸多不可能。如《论语·里仁》所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古人强调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一定要远游的话,就应有一定的方向。那么“好男儿志在四方”,又要建功立业,如何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呢?在当今的现代化社会,当然有更为方便快捷的尽孝方式,如微信、QQ等现代化通讯平台,一声节日的问候,几句报平安的话,足以让父母放心和满足。
任何时代,基本的孝道仍需大力提倡,比如对父母和颜悦色,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等等,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孝道的重要内容。正因为年轻人以工作忙,压力大为由,忽视了对父母的关心与赡养,国家将孝敬父母,常回家看看纳入宪法,这既是强制约束,更是对传统美德的重申与倡导。
在生活安定,物质丰富的当下,孝道仍有其广泛意义。现在的年轻人,社会压力大,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以此为理由,疏于对父母的关心与照顾,无论如何是行不通的。“孝”是为人立身之本,是家庭亲情关系之本,是“修齐治平”之本。“孝”在各种伦理关系中居重要地位。只有遵行孝道,人格才能完善,才能“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才会有信、义、仁的品德。正如孔子《论语·学而》篇所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为人之本欤!”
当今的中国,经济实力强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美德。现代中国人“孝”的观念已明显淡薄了很多。因此,我们呼吁传统美德的回归,而孝道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父母把爱和关心无私慷慨地给予子女,我们身为子女无以回报,只有从自身做起,孝敬、尊重父母和长辈。身教重于言传,我们的子孙后代在耳濡目染中,自然会埋下爱的种子。孝敬父母,并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民族的社会道德才能有质的提高,我们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
(本文为校级重点课题《大学语文》课程综合改革项目(陕中院教字〔2014〕53号)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徐阳鸿,王媛.译注礼记[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 [2]程昌明.译注论语[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3]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李晓虹.论语的“孝”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04).
[5]刘强锁.从《论语》看孔子的孝道观及其当代价值[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1).
[6]渠晓云.六朝文学与越地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38f3f73f6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