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微博体语体特征及其传播特点分析 》,欢迎阅读!
微博体语体特征及其传播特点分析
作者:徐 晶
来源:《科技视界》 2012年第29期
徐 晶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时过境迁,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微博这个自媒体时代的新宠儿,正逐步走进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社会力量。微博的传播方式给公众带来了新的话语空间,同时微博体的盛行也悄然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语言文字习惯。我们将分析新型的传播方式对微博语言特点形成的影响,以及新的语言特点下传播习惯的改变。
【关键词】微博体;语言特征;传播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突飞猛进,广泛影响社会生活。大量社会性应用软件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新浪微博2009年推出至今,注册用户数早已突破2亿。而人人网、开心网、腾讯空间等社交网络在国内的迅速蹿红,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形态“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信息传播进入微传播时代,微博体语言日益成为越来越多的网络公民运用的表达工具。微博体成为每一个现代公民都要熟练掌握和面对的交流方式。同时,微博的盛行带动一整条创作新潮。相继出现以此语言特点的微博体诗、咆哮体、微小说、微新闻等。对这一现代表达工具作出科学的研究和剖析,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
1 微博体的语体特征
微博体语言的主体风格是语言独特、形象生动和主观性强。用户可以任凭自己的创作激情发布属于自己的言论,无论叙述、评论、感悟、抱怨,一切都基于自我的言论表达,可以是生活随笔、零星情感、对事件的简单评价以及激昂的观点。作为网络平台上传播的一种语言体式,本身脱离不了网络语言的共性构成方式。
1.1 词汇
微博语言词汇的使用上,新词、借词和缩略词大量出现,体现出当下这个时代的语言特点。
1)字母的缩略化:如最常见的“TMD”代表国骂:他妈的。因微博字数容量的限制,字母缩略化的现象更容易在微博上出现,言简意赅。
2)文字谐音转义:“酱紫”、“童鞋”等。谐音转义的使用在网络中大量存在,作为更具传播力的微博平台,因为转发和评论的互动,使得这类活泼灵活的表达技巧和方式更为受欢迎。
3)非语言符号:经典案例莫过“囧”和“。。。。。。。”的广泛使用,以及微博运营商目前自身推出的大量表情符号。非语言符号的使用与微博转发的便捷性有关,转发者在承接原创微博的同时加入简单符号,以表达模糊的情感态度。
4)口语化表达:在转发性微博中,简短的口语表达更受欢迎。如大量原创微博的转发中使用“赞”、“有理”、“顶你”等间接口语词汇,借以表达转发者对原创微博的支持态度。
微博的句法结构中,微博语言的句子结构单纯,多为简单句、非谓语句、省略句和结构不完整的句子,因为这样可以增加写作者的速度。微博定义为“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
(新浪微博),因此微博语言多是写作者即兴或者随意的语言,句法要求不严。微博写作中,不完整的句子、简单句和汉语与英文的混合句,这些现象在非常常见。在这样的句法结构中,形式感更强的“段子体”受到创作者的追捧,它们的形式感更强。
1.2 叙事
作为信息发布形式和网络公共空间,微博承载的仍然是以特定的符号系统为基础的表意过程与活动,由此微博传播仍可界定为一种叙事行为。从叙事学的角度看,篇幅的有限性带来了微博中语言叙事结构的变化。
1)信息简略式叙事。叙述一个完整故事有必不可少的信息元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在微博体中多种信息元素都可以省略,因为在应用平台上,发布者的身份、时间和地点信息在微博工具中都有显示。而叙事结构,也可以通过时间链将发布者的多条信息或者评论转发信息串联,实现类似拼图效果的呈现。所以,微博体叙事,常省略赘余信息而直接表达相关内容。
2)转发互文式叙事。微博传播中的关注功能,使用户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和叙事关系。因为选择性关注和一键转发的功能,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话语转述体系。以往单独口径的叙事模式被打破,微博用户可以任意转发自己关注者的微博,并加上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同理他的粉丝也可以转发他所发布的微博,在相互关注的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发,并通过评论方式沟通,在宏观上形成交互式的叙事结构。
3)多元辅助化叙事。微博平台在传播功能的多元化,可在单条微博中插入图片、音乐、视频、链接、问卷以及其它不同的应用功能。信息发布者在文字表述中,往往具有特定的核心内容和目的指向,借助图片、视频、链接等辅助手段,呈现自己所要传播的信息内容。在这样的形式中,文字往往会沦为高度概括性的“标题”或“引导语”,而微博所要呈现的主要内容则包含在图片、视频、链接之中。
2 微博体的传播特点分析
微博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字数的有限性。简短的篇幅降低了微博的创作门槛,扩大了使用人群,增强了微博传播的即时性、参与性。同时,微博和移动终端相结合,成为互联网的延伸,微博传播的“裂变”速度极快。于是,我们将基于微博体语言文字特点基础,结合微博的语言文字特征,分析微博在传播上表现出的新特征和性质。
2.1 微博的“指定传送”和“加标签”功能
微博诞生之初便可通过“@”功能达到指定传送提醒。简单发布信息的同时,可以通过@将信息推送到自己的对象。这样的功能设定结合了简单发布和指定传送,这样的互动性推动了上文所提到的“互文式叙事”,出现了一种类似于双方可以公开的“短信交流”。
通过‘#’标注关键词。为微博内容增加了语境和定位,实现同类信息的聚合,可以方便相同性质话题的关联化搜索。这也是微博信息拼图化的表现之一,通过单条微博的聚合完成对事件原貌的多角度立体化呈现。碎片化单条受限信息通过不同用户发布在微博平台,以时间或标签形式聚合起来,这些聚集起来的众多“碎片化”信息,以不同形式的“拼图”功能重新组合呈现,完成对原有“故事”的最大限度重现。
2.2 传播过程中的嵌套话语
在微博信息传播过程中,一键转发的功能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话语转述体系,使得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的关系有了全新定位。在“关注”和“被关注”的关系中,接收者可以任意转发自己关注者所发布的内容,使之成为自己观点的论据佐证,或者简单承接发布,发布后又能被自己的“粉丝”看见。转发时,因为可以加上自己的评论,一条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一条新信息的发布者,并且加入自己的观点和评论,扩充原有微博的内容和信息量。转发后,自己的粉丝可以清楚看到这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并选择做出再次传播,如此往复循环进行。只要是在单条微博受限的字数范围内,这条微博的原文和转发者的评论始终能线性显示在微博上。研究者将其功能定义为微博发展的“嵌套话语”系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传播中,这种评论转发功能,让每个参与者都成为信息发布的节点,在整条脉络中既成为信息接收者,又担当了信息的传播者的角色。
【参考文献】
[1]柳丽慧.从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J].重庆社会科,2006(9).
[2]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OL].2011.
[3]殷俊,孟育耀.微博的传播特性和发展趋势[J].今传媒,2010.
[4]张力.迁徙微博的传播形态[J].青年记者,2010.
[5]贺飞飞.微博的传播特性与传播效应研究[J].剑南文学,2010.
[责任编辑:王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38d38c9d6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