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外国诗两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欢迎阅读!
4 *外国诗两首
【知识目标】
朗读诗歌,理解内容,把握构思艺术。(重点) 【能力目标】
感悟诗歌,感受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难点) 【情感目标】
学会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导入一 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共同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导入二 同学们,英国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叫济慈,他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经典的话本身就是一句诗,它也告诉我们生活的本质就是诗,人的一生也是诗。如果能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平凡的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生活时时有诗情,人生处处有诗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品味大自然的诗意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1.作者简介:
《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济慈,英国(国别)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不少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
2.字词积累:(注意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 蝈蝈(ɡuō) 蛐蛐(qū) 昏晕(yūn) 树篱(lí) ....消逝(shì) 栖息(qī) 凝成(nínɡ) 草茸茸(rónɡ) ....3.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蝈蝈与蛐蛐》,说说两层景、物有何不同。 景:盛夏(生机)——严冬(冷寂、温馨) 物:蝈蝈(喜悦)——蛐蛐(悦耳) (2)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象征着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3)从这首优美的诗歌里,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结合具体词句,用散文的笔法描述出来。
提示:“盛夏的豪华”让我仿佛看到夏日午后的阳光透过密密的枝叶,撒在林间草地上的点点碎碎的笑容。 “飘荡”和“沉醉”让我仿佛看到静寂的树林里,蝈蝈开始吹响号角,奏起欢快而喜悦的节奏。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让我仿佛看到大雪纷飞的夜晚,屋外寒风呼啸,万籁俱寂,屋内温暖如春,安详静谧。玻璃窗上水汽弥漫,作者拥着火炉,昏昏欲睡,朦胧中听到蛐蛐的歌唱,以为又回到了夏天。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1.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的?
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2.《蝈蝈与蛐蛐》中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
1 / 3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3.诗歌是怎样体现这一主旨?
从内容上来说,夏天,鸟儿不叫了,就出现了蝈蝈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春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由此体现了诗歌的主旨。从语言上来说,蝈蝈——蛐蛐——蝈蝈,浑然一体,回环往复,主题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4.板书设计
蝈蝈与蛐蛐 济慈
歌。
(夏)蝈蝈的乐音
主题: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冬)蛐蛐的歌儿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夜”有时是黑暗、恐怖的象征,有时又是宁静、温柔的象征,尤其是夜空的星星常常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而所有这一切全在于自己的心灵感受。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用身心和自然熔铸而成的美的赞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1.作者简介:
《夜》的作者叶赛宁,俄罗斯(国别)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的景色。 2.字词积累:(注意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 喧响(xuān) 夜莺(yīnɡ) 欢嚷(rǎnɡ) 沉浸(jìn) ....3.整体感知:
(1)说说《夜》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夜晚。 《夜》这首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
(2)自由朗读《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人笔下的夜景。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1.诗人在描绘夜景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 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动景和静景。
2.诗人是怎样写“夜”的?(可以从选材、用词等方面考虑)
诗歌相当一部分的内容在于展示夜的静谧,可是从表面文字看,见不到一个“静”字,极为含蓄,意境深远。第一节中,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欢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欢嚷,调动视觉和听觉器官发挥作用,不言静而静自现。到了第二节后,潺潺的流水在轻轻地歌唱,更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3.《夜》这首优美的田园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
2 / 3
适、宁静的心境。
4.板书设计
夜 叶赛宁
河水 松林 夜莺 秧鸡
静谧、美丽(安适、宁静的心境) 溪水 月色 大河 小溪 青草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
静夜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交流点拨】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这节课“我”得到的启示是: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31eb40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