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2023-01-17 06:47: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企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欢迎阅读!
国企,财务管理,防范,措施,风险
国企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作者:黎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3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经济支撑,提升其综合实力至关重要。因受到传统国有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严重落后,极不利于其内部控制和竞争力的提升。本文结合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实施路径,明确了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体系的构建思路,并基于此从“三阶段”明确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9-0178-02

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持续改革的进程中,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也随之增加。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国有企业不断改革期间,也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结构、管理体系的完善、优化,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1]。对企业来说,财务管理一旦出现危机,势必会致使企业的正常运转受到影响,极大程度上阻碍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甚至还可能因此导致企业破产,为此,积极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水平,对促使企业综合实力至关重要。

一、国企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1. 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绝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均占据着较大的国民经济份额,为了保证其更好的运行,不少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均是在财政部门或者政府部门的干预下开展的,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也主要是通过财政部门拨款来维持,因受到这种模式的影响,使得国有企业在转型之后,仍然不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因此导致了财务经营不善、债务繁重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资不抵债”情况,进一步致使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恶化,这对国有企业的转型发展可以说极为不利。除此之外,在实施财务管理期间,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因缺乏与生产营销等部门的协调,导致财务风险防范仅仅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很难形成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风险防范氛围。

2. 投资活动存在风险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速度的加快,不少企业都引入到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使得绝大部分的国有企业迅速朝着集团化、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以此实现利润最大化、资源最优化。截至目前为止,国有企业在追求利益时,以获得的利润来进行再投资是最快捷的途径,通过给予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给予资金的支持来获得相应的利润,从而构建起一个资金利用的良性循环,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高的利润。理论上来说这种模式非常的理想,但在实际操作期间,国有企业再投资往往需要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由于财务管理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不足之处,在缺乏配比前瞻性、战略性考虑以及资金划分考虑的前提下,极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导致资金严重短缺,从而使得企业的进程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下,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此外,在企业进入到改革进程之前,政府拨款是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使得财务部门更加注重资金流向管理忽略了来源问题,故当其在实施改革之后,政府不再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而需要自身经营来获得,故无法准确把握资金来源,并因此引发财务危机[2]

3. 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


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国有企业加大了对内部管理体系的优化,但针对内部治理结构仍然无法摆脱家族式管理的问题。尽管在改革的初期,这种体制模式并不会表现出较大的问题,但随着企业的持续发展,该体制模式带来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政府以及外部债权人很难掌握企业内部治理情况,从而无法实现较好的监督管理,导致其社会信誉度严重下滑,最终造成了财务信息沟通能力乏力,极大的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二、国企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实施路径选择

1. 树立国企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要形成一个风险防范体系,当务之急是要全面提升企业内部风险防范意识,转变财务管理理念。管理层应当结合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原则、理念做出明确规定,以身作则,高度重视起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以推动企业自身发展为引导,综合市场调控各方面形势,承担起自身发展成本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对盈利空间的不断提升,才能够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另明确财务风险防范中,财务部门的作用和地位,建立起财务部门财务风险防范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积极加强对企业经营动态数据的分析,与各个部门加强沟通协调,营造整体防范氛围,保证财务风险防范能够落实在企业各个岗位、生产环节上[3]

2. 强化国企的资金管理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和深化改革之后,企业在资金管理的理念和认识上都必然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为此,在财务风险防范中,企业应当结合发展情况来合理规划资金。首先,结合当前发展现状来看,各级部门应当积极加强资金监管工作,对每一笔资金的去向、应用情况均与非常详细的记录,确保财务部门资金情况的核对,确保国有企业各项资金均能够控制一定范围内。其次,就长远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往往需要对资金管理来实施战略性的规划,借助前期预算管理,为企业发展储备充足的资金,在这个基础上,针对多余的资金则可将其应用于事业板块扩展或者投资中,更好的满足企业发展和生存的需求。但这个过程中,财务部门必须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流向能够应用到所规定的范围内,更好的保证国有企业的资金安全。

3. 明确国企财务管理的主体和责任制

因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为此,对财务管理的主体和责任制进行明确,更利于财务部门风险防御能力和财务监督能力的提升。首先,必须对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主体责任不明确的问题进行解决,保证企业法人、企业的各项权利更加明确,促使管理能够更好的实现经营管理,以便能够积极推行财务管理。其次,针对企业债务以及权益,也应当构建起相应的责任制,借助债务转化、重组等多种方式来改善债务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3]

三、“三阶段”构建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1. 风险防范初期阶段

在风险风范初期阶段主要是通过有效的财务政策来实现对员工的鼓励和引导。在国有企业中,财务风险防范是其必须面对且应当落实的一项工作,必须把握内部改革的契机,积极向其他优秀企业学习经验,再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和特点来综合考虑。

在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初期阶段,由于没有相关操作经验,企业不得盲目实施大规模的财务模式改造,以免出现资源浪费严重,致使企业风险防范积极性遭受严重打击。在初期阶段,国有企业首先需要从员工意识、政策层面来进行强化,以深入人心的手段和政策,帮助员


工和各个部门逐渐适应新政策,在企业内外营造出一种良好的风险防范氛围。其次,建立起风险防范奖惩制度,针对在推行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期间,有优异表现的员工予以奖励,而针对防范意识薄弱或者出现重大错误的员工,则予以惩罚。最后,在企业内部进行试点工作,主要选取相对独立且非关键性的部门来开展试点,以便及时发展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2. 风险防范发展阶段

针对发展阶段实际上是重点实施阶段,简单来说就是基于前期阶段的基础上,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启动管理体系,重点结合试点结果对关键部门的风险防范进行集体改造,对高风险环节进行调整或者改革。在风险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往往需要对各种高风险的环节进行处理,势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要真正做到全面更换或者改革,可以说是并不现实的,并且也与经济规律相悖。

在进行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造过程中,国有企业应当对风险较高的环节、设备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必须及时调整的环节来进行改革,而并不是采取一刀切的处理方式。针对该阶段,国有企业必须在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的基础上,采取分部执行的方式来改革,以此实现对风险的控制,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3. 风险防范收官阶段

针对收官阶段,企业应当在内部进行大规模的风险防范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造。在经历了前期两个阶段之后,企业通常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财务风险防范文化,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执行后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财务管理模式也必然有所改善,这就为企业推行大规模风险防范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外,国有企业在全面改革企业,应当积极运用国家推出的相关优惠政策和国家福利,积极控制融资成本,以便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提供资金上的帮助。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时代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国有企业要更好的提升市场竞争力,就必须重视起财务管理风险。在对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体系构建中,首先要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明确,再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实施路径,形成“三阶段”风险防范体系,保证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31d2216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8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