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2-12-25 08:08:4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欢迎阅读!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效率,有效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王强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 2019年第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教学形式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下降。长时间运用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应在课堂上创设有效问题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探讨课堂有效问题的设计策略,以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设计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进行创设。小学数学作为一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具有层次性、抽象性等特点,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避免难度过高或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才能有效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学生了数学知识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还要根据实际生活情况,带着一定的趣味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完全掌握和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二、有效问题的设计策略

1.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加强设计有效问题的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的教学情境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步骤,关系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和束缚,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对有效问题情境设计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导致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设计问题情境不合理,没有结合实际生活,问题设置过难或过于简单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索创新,提高对有效问题情境设计的认识,并设计出合理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才能真正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 有效问题的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设计有效问题情境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依据基本原则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设计。基本原则应结合小学数学这一科目的特殊性和设计有效问题的目的性本身来决定。因此,在有效问题设计时,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及知识结构,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实际生活、重视思考、彰显童趣的特点进行设计问题,从而设计出带有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和生活化特点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学目标为指导,开29展生活化教学。由于小学数学知识的自身特点,教师只有结合其特点和教学计划要求,才能合理设计有效问题,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整体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有效问题时,应以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作为主要的教学指导,把教学内容作为主要教学基础,实现教学内容的提取与转化,使之满足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从而将问题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合理地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小数学设计有效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4. 设计有效问题情境应该和实践相结合。知识学习的起点来源于应用实践,同样,小学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对实践活动的重视,关注和发现生活中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关键点,实现有效问题设计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进一步促进学生在数学意识方面的培养。例如,进行讲解方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方程式两端想象成天平的两端,而这个时候教师再拿出真的天平放在讲台上,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天平的两个秤盘用法码调试平等,在让学生进行实践。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加深对方程等式的了解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和掌握。

5. 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在活动设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设计,因为学生才是整体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参与者,同时还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互动能力,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消除教师与学生间的隔阂,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教师重视设计问题情境教学的同时,还应重视课堂评价机制的构建,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及时发现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并加以整改,提高有效问题设计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不断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6. 设计有效问题时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在设计有效问题时,应重点考虑问题的设计是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点,“开放性”特点就是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决方式、方法多样化。而在运用数学知识时也是多样性的,可以通过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和其他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还能把每一种教学方法进行结合。所以,当学生解决开放性问题时,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间接性地提升发散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文具店里有铅笔、圆珠笔和钢笔,它们的价格分别是1 块、2 块、5块,假设你手里有10 块钱,分别想要买什么笔呢?”当学生听到问题的时候就会进行思考,还会相互交流,最终会出现3 种结果:第一种是买10只铅笔,第二种是买5 只圆珠笔,第三种是买2 只钢笔。但是当学生最后发现可以买两种笔或者三种笔的时候,就会又给出其他的购买方法。运用这种教学形式,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热情,而且还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由此可见,运用问题展开教学,能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改变单一、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不断优化有效问题设计,才能真正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应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看清事物的本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大大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杨西小学

(责任编辑吴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2c6ccb1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8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