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李玲》,欢迎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李玲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就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我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
下面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利用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应用题”时,我让学生先摆10个正方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三角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正方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我向学生提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正方形哪一部分和三角形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正方形比三角形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正方形比三角形多,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由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正方形?这样使学生直观地看出正方形多、三角形少,正方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三角形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三角形多的部分,多的部分就是计算结果),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 二、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强烈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不断研究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在这个全过程中感受自身学习的快乐。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之间的成员通过交流等方式,从而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不仅能够将部分学生的优点发挥出来,而且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成绩。比如在讲解分数对比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巧设一个问题:三年级一班共有40人,其中男生有22人,女生有18人,试问男生、女生谁占的比例较大?教师可以让一个小组之间的成员展开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此时老师可问学生:分母不同的分数该用怎样的比较方法呢?这就为下一节课埋下了伏笔,并通过设置悬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本上每个班级都有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必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一般来说,成绩优秀、基础好的学生都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他们往往骄傲,满足于现状。因此,教师应该使他们了解知识海洋的浩瀚无边和自己知识面的狭窄,帮他们克服自满情绪;另外要为他们提供较难的学习材料,启发他们自学和独立思考,使他们对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说“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对于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教师应给予特别的关心,深入调查他们学习不积极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一方面,要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还要鼓励他们参加课外活动,锻炼其能力,发挥其特长。
四、通过游戏活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如何将学生爱玩的“天性”与学生需学的“天职”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万以内数的读法》一课巩固练习环节教学中可以这样安排:教师让学生推荐四位同学上台,每人在写有数字0、0、6、6的四张大卡片中选出一张,然后请台下的同学想一个三位数或四位数,让台上的同学按要求站数。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趣味性的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认识时、分》一课时,先请了一男一女两位学生上台。教师向男生示范一摇一摆的企鹅走路方式,该生模仿。然后教师请两位同学站到一起进行比赛,看谁先走到教师的面前。女同学要走得越快越好,男同学则必须按照教师刚才教的样子慢慢地走。之后,教师和台下同学一起喊开始,等女生走到老师面前时同时停下。教师问学生谁走的路程长一些,答案是明显的,待学生齐答完后,教师立即追问:“他们走过的路程不同,所用的时间一样吗?”老师以“同时开始同时停”的游戏引入,让学生初步体会了时间。这样,兴趣在游戏中自然得到了培养。
五、通过介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少走弯路,迅速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避免枯燥。学习数学不应在题海中遨游,而是要掌握规律、理解知识、形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运用的规律,从而对知识产生更深的理解,通过课上的认真听讲,课下的复习巩固、查漏补缺,自习课的不懂就问、讨论研究,逐步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能力。所以,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就等于给了学生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学生会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迈向成功之门。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持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2a9949b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