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声乐作品《松花江上》》,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声乐作品《松花江上》
作者:陈羽
来源:《卷宗》2017年第19期
摘 要:歌曲《松花江上》是一首经典的革命艺术抗战歌曲,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声乐作品《松花江上》一、作品《松花江上》的内容解读。二、作品《松花江上》曲式结构分析。希望此次浅析声乐《松花江上》对实践的演唱者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歌曲的内容解读;曲式结构分析;演唱技巧分析 1 作品《松花江上》的内容解读 (一)创作背景解读
每一首乐曲的创作都离不开他所产生的时代,深入把握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领略乐曲的内涵,歌曲的演唱和表达更不能离开创作背景的分析,所以要想真正的了解一首乐曲,必先了解他的时代背景。
张寒晖在1936秋创作了这首艺术歌曲《松花江上》,当时作曲家张寒晖正在西安二中任教,当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而蒋介石又实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逼迫、引诱居于东北的军队背井离乡参加内战,最终造成了骨肉分离、民不聊生的乱象,这种景象张寒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怀着满腔的愤恨与怒火,创作出了这首满含着强烈愤慨的哭诉,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歌曲,这种夹杂着悲愤和伤痛的旋律,唱到了每个爱国民众的心里,唱出了中国人民渴望自由的心声,所以迅速的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并被广泛的传唱。
在我国的东北三省沦陷的情况下,数万东北民众不得不远离家乡,流浪到关外避难,而又被蒋介石发起的内战,逼转关内逃亡,人人有仇不得报,却在自相残杀,每个人都积攒着满腔的愤怒,等待着爆发,而这些情形深深的触动了我国革命作曲家张寒晖的心弦,于是他变创作出了似哭似吼、似怨似怒的感人肺腑的《松花江上》,以这首歌曲表达出了全中国人民悲、恨、怨、痛的心声。由此可见,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动机直接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二)歌曲情感探析
歌曲的灵魂在于歌曲的情感,“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个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都是不同的,而同一首歌曲,被不同的人演绎出来的效果,更是不一样的,在声乐的艺术表现中,技巧相比在情感的处理上表现的逊色的多,有些歌者习惯于将自身所拥有的技巧搪塞到歌曲中,把歌曲变得生硬,而没有活力,因此,将歌曲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一个歌者能力的最高体现与境界。所以,我们只有从内在把握住歌曲的情感,才能将歌曲进行完美的演绎,给人展现以作曲家最原始的创作意图。
艺术歌曲《松花江上》,是作曲家张寒晖先生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和蒋介石的错误领导这两大巨山的情况下所作,很多民众被迫仓皇逃亡,忍受背井离乡的苦楚,全曲采用了类似北方妇女在坟上哭丈夫或孩子的旋律,对于东北三省的丧家痛和亡国恨,以哭诉的音调演绎出来,并以第一人称“我”,把全国民众的心牵在了一起。歌曲的演绎基于对情感的诠释,将内容和情感加以统一,才能演绎出与历史相吻合的歌曲本意,如果偏离了正确的演唱情感,歌曲的艺术性和历史价值便被破坏了。所以,要想理解并演绎一首歌曲,必须立足于歌曲产生的历史,并从深层次上探索歌曲所要诠释的情感,才能让歌曲在任何时候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2 作品《松花江上》的曲式结构分析 (一)结构分析
《松花江上》是一首二部曲式结构加尾声的艺术歌曲,将歌曲的情感层层递进。 歌曲的第一部分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从第一章节至第十章节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感怀”,歌曲第一乐段以淳朴的接近叙述的旋律,倾诉和描写出了东北松花江的富饶与美丽;第二乐段从第十一章节至二十章节作了第一乐段的一个相似旋律的重复,表达出了对广大同胞和父母的怜惜,感情真挚,具有无限说服力,并在第一部分的最后,加入了八度旋律音程大跳,以越来越激动的情绪,来宣泄对家中父母的担忧,将中国受难人民背井离乡的苦楚,深刻的描绘了出来,悲怆的情感、惨痛的心情霎时涌上心头。
接着,第二部分从第二十一章节至第五十二章节开始转入了一凄婉的g小调。第二部分的第一乐段从第二十一章节至三十章节的旋律和节奏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在末尾的三个音降了一个八度音程。带有哭嚎的旋律感,感情基调由此转入,霎时令人热泪盈眶;第二乐段从三十一章节至五十三章节旋律多次转变,直接给人无以言表的悲戚感和难以抑制的悲痛感,深深的表达出了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憎恨和愤怒。
最后,尾声部分从第五十三章节至六十一章节,歌曲以对爹娘接近嘶吼的呼唤,表达出了作者沉重的悲痛之情,达到了这首歌的最高潮,悲痛中涌动着强烈的力量感,号召人们拿出战斗的勇气,为国为家奋力一战,将抗日行动进行到底,惩治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 (二)调式分析
《松花江上》这首歌曲第一部分选用了大调式,感情是阳光的,舒展的,温暖的。明净而充满温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歌曲从第二十一章节转入凄婉的g小调,情感更加忧郁和阴沉,给人以热泪盈眶的心灵震撼和给人难以抑制的悲痛感。全曲采用了倾诉性的音调,集叙事和抒情为一体,描写的事情真切,情感真实,在末尾以声泪俱下的哭喊,号召全国人民奋起反抗。 (三)节拍分析
歌曲的第一部分采用了四四拍的写作特点,以自然、和谐的感情色彩表达出了对家乡和亲人的热爱和思念之情。歌曲的第二部分采用了四三拍强弱弱的写作特点、将第一强拍的留恋延长到抒情的第二拍上,拉低了情绪,表达出了作者背井离乡的孤独和沉重的悲痛之情,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憎恨和悲愤之情。尾声采用了四三拍的写作形式表达作者内心的凄凉与伤感,对爹娘接近嘶吼的呼唤,达到了这首歌的最高潮,悲痛中涌动着强烈的力量感,号召人们拿出战斗的勇气,为国为家奋力一战,将抗日行动进行到底,惩治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和对欢聚一堂的期待与信念。 参考文献
[1]“曲中有画、画中有曲”的《月光》——从变化莫测的和声组合感受德彪西的音画情境[J].戴媛媛.音乐生活. 2017(01)
[2]艺术歌曲在中国近代的发展成果——评《中国艺术歌曲教程》[J]. 余宏毅.中国教育学刊. 2016(11)
[3]“联觉”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胡新民.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2(02)
[4]审美联觉在声乐作品中的效用——以普朗克的《爱情之路》为例[J].文蕾.大舞台. 2012(06)
[5]语调、语气在演绎歌曲《松花江上》中的重要作用[J]. 崔保亚,沙涛.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6]“联觉”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胡新民.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0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2a696d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