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宝《三王墓》注释、分析

2022-03-28 17:02: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干宝《三王墓》注释、分析》,欢迎阅读!
三王,干宝,注释,分析
三王墓

干宝

干宝(约282年―351年)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后迁居海宁盐官之灵泉乡(今属浙江)。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干宝自小博览群书,晋元帝时担任佐著作郎的史官职务,奉命领修国史。后经王导提拔为司徒右长史,升任散骑常侍。除精通史学,干宝还好易学,这为他后来撰写《搜神记》奠定基础。

《搜神记》是部志怪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所谓志怪小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六朝人之志怪,却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它记录了一大批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奇闻异事,内容生动丰富,情节曲折离奇,艺术价值很高。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



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



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雠。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



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



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



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



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坠汤中。三首俱烂,



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



【作品注释】

①干将莫邪是古代著名的铸剑师,姓干将,名莫邪。一说干将、莫邪是夫妻两人:干将是夫,莫邪是妻。

②重身:有身孕,因怀孕是身中身,故名重身。当产:临产,将要生产 ③将:带。往:去。 ④相:察看。

⑤比后壮:等到后来长大了。比,等到。 ⑥石低:“低”疑应作“砥”。石砥,柱下基石。 ⑦报楚王:为父寻楚王报仇。

⑧眉间广尺:两眉相间宽达一尺。广,宽。 ⑨购之千金:悬赏千金捉拿他。购,悬赏。 ⑩亡去:逃离。 行歌:且走且唱。 幸甚:太好了。 刎:割,谓以剑割头。 立僵:谓尸体僵硬,直立不倒。


仆:向前倒下。 (huò):形似鼎而无足,秦汉时用作烹人刑具。 (chuō):跳跃。 踬目:疑应作“瞋目”,睁大眼睛瞪人。 临视:近看。 拟:以刀箭对准人作砍杀状。此处有砍、割之意。 汝南,汉郡名,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北宜春县,在今河南省汝南县西南,西汉时名宜春,东汉时改名北宜春。

【作品分析】

《三王墓》是《搜神记》中最成熟的篇章之一,记叙一个悲壮的抗暴复仇故事。著名工匠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楚王怪他愆期,打算杀他。他埋剑赴死,遗嘱儿子赤取剑复仇。楚王得梦知复仇事,搜捕赤。赤逃山中遇无名客。无名客愿代为复仇,但提出要赤的宝剑与头颅。赤慨然自刎。客以剑与首献楚王。楚王煮赤首三日不烂,临镬俯视,客挥剑断楚王首落镬中,又自刎落首于镬中。三首不可分辨,只好全部下葬,世称之为“三王墓”

《三王墓》的情节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利用悬念,使情节曲折有致,富于吸引力。短短五百字的作品,悬念却有多处。如干将的遗嘱以隐语形式出现,引发读者疑思; 楚王在梦中得知赤的复仇计划,赤被悬赏捉拿; 无名客的神秘出现;无名客以赤的宝剑、头颅献给楚王,等等,均令读者猜疑不定。其二,冲突惨烈,动人心魄。在情节发展中楚王得梦是精心设计的关键情节。由于楚王的悬赏捉拿,不仅使赤难以复仇,而且性命不保。这样,冲突的双方皆自觉投入不可退避的生死搏斗。作为弱者,赤已无路可走,只有以自己年轻的生命来换取正义的伸张了。于是,故事合乎逻辑地发展到赤自刎献头、楚王煮头、赤头踬目大怒、客弑王自刎等情节。这些情节无不充溢着刻骨的仇恨、非人的残忍,而以血淋淋的冲突场面强烈地刺激着每个读者。笼罩在《三王墓》全篇之上的紧张、惨烈氛围,正是由此而产生的。



【思考与练习】

1.本文的情节围绕“复仇”两字来展开,具体谈谈是怎样的故事情节?

2.干将明知前往献剑必被杀,为何还要去?他临别为何把藏剑之地用隐语告诉妻子? 3.楚王几次发怒?表现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链接】

鲁迅《铸剑》(节选)

……

王站起身,跨下金阶,冒着炎热立在鼎边,探头去看。只见水平如镜,那头仰面躺在水中间,两眼正看着他的脸。待到王的眼光射到他脸上时,他便嫣然一笑。这一笑使王觉得似曾相识,却又一时记不起是谁来。刚在惊疑,黑色人已经掣出了背着的青色的剑,只一挥,闪电般从后项窝直劈下去,扑通一声,王的头就落在鼎里了。

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王头刚到水面,眉间尺的头便迎上来,狠命在他耳轮上咬了一口。鼎水即刻沸涌,澎湃有声;两头即在水中死战。约有二十回合,王头受了五个伤,眉间尺的头上却有七处。王又狡猾,总是设法绕到他的敌人的后面去。眉间尺偶一疏忽,终于被他咬住了后项窝,无法转身。这一回王的头可是咬定不放了,他只是连连蚕食进去;连鼎外面也仿佛听到孩子的失声叫痛的声音。


上自王后,下至弄臣,骇得凝结着的神色也应声活动起来,似乎感到暗无天日的悲哀,皮肤上都一粒一粒地起粟;然而又夹着秘密的欢喜,瞪了眼,像是等候着什么似的。

黑色人也仿佛有些惊慌,但是面不改色。他从从容容地伸开那捏着看不见的青剑的臂膊,如一段枯枝;伸长颈子,如在细看鼎底。臂膊忽然一弯,青剑便蓦地从他后面劈下,剑到头落,坠入鼎中,怦的一声,雪白的水花向着空中同时四射。

他的头一入水,即刻直奔王头,一口咬住了王的鼻子,几乎要咬下来。王忍不住叫一声“阿唷”,将嘴一张,眉间尺的头就乘机挣脱了,一转脸倒将王的下巴下死劲咬住。他们不但都不放,还用全力上下一撕,撕得王头再也合不上嘴。于是他们就如饿鸡啄米一般,一顿乱咬,咬得王头眼歪鼻塌,满脸鳞伤。先前还会在鼎里面四处乱滚,后来只能躺着呻吟,到底是一声不响,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黑色人和眉间尺的头也慢慢地住了嘴,离开王头,沿鼎壁游了一匝,看他可是装死还是真死。待到知道了王头确已断气,便四目相视,微微一笑,随即合上眼睛,仰面向天,沉到水底里去了。

烟消火灭;水波不兴。特别的寂静倒使殿上殿下的人们警醒。他们中的一个首先叫了一声,大家也立刻迭连惊叫起来;一个迈开腿向金鼎走去,大家便争先恐后地拥上去了。有挤在后面的,只能从人脖子的空隙间向里面窥探。

热气还炙得人脸上发烧。鼎里的水却一平如镜,上面浮着一层油,照出许多人脸孔:王后,王妃,武士,老臣,侏儒,太监。……

“阿呀,天哪!咱们大王的头还在里面哪,唉唉唉!”第六个妃子忽然发狂似的哭嚷起来。

上自王后,下至弄臣,也都恍然大悟,仓皇散开,急得手足无措,各自转了四五个圈子。一个最有谋略的老臣独又上前,伸手向鼎边一摸,然而浑身一抖,立刻缩了回来,伸出两个指头,放在口边吹个不住。

大家定了定神,便在殿门外商议打捞办法。约略费去了煮熟三锅小米的工夫,总算得到一种结果,是:到大厨房去调集了铁丝勺子,命武士协力捞起来。

器具不久就调集了,铁丝勺,漏勺,金盘,擦桌布,都放在鼎旁边。武士们便揎起衣袖,有用铁丝勺的,有用漏勺的,一齐恭行打捞。有勺子相触的声音,有勺子刮着金鼎的声音;水是随着勺子的搅动而旋绕着。好一会,一个武士的脸色忽而很端庄了,极小心地两手慢慢举起了勺子,水滴从勺孔中珠子一般漏下,勺里面便显出雪白的头骨来。大家惊叫了一声;他便将头骨倒在金盘里。

“阿呀!我的大王呀!”王后,妃子,老臣,以至太监之类,都放声哭起来。但不久就陆续停止了,因为武士又捞起了一个同样的头骨。

他们泪眼模胡地四顾,只见武士们满脸油汗,还在打捞。此后捞出来的是一团糟的白头发和黑头发;还有几勺很短的东西,随乎是白胡须和黑胡须。此后又是一个头骨。此后是三枝簪。

直到鼎里面只剩下清汤,才始住手;将捞出的物件分盛了三金盘:一盘头骨,一盘须发,一盘簪。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276c73c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