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筝多声技法的演进

2022-11-03 04:12: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古筝多声技法的演进》,欢迎阅读!
演进,古筝,技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古筝多声技法的演进

作者:黎莉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3

摘要:古筝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经历了由单声到多声的发展,建国时期筝曲创作在承袭传音乐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创作理念和现代音乐元素,开始产生多声因素,从此以后多声技法的创作手法逐渐由初探走向成熟,特别是80年代以后多声技法的应用已呈现全面普及趋势。 关键词:多声技法;初步探索;发展阶段;广泛运用

中图分类号:J6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081-02

古筝源于秦,盛于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各地的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合,形成不同风格和流派,也经历了由单声到多声的发展。1938年由娄树华先生编创的《渔舟唱晚》,突破了民间音乐八板体的曲式结构和地域流派局限,运用慢板的非八板体句式和快板模进音型,以及在技法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虽乐曲还是以单声旋律进行,但它掀开了古筝作品创新与发展的新篇章,使原来以民间音乐为主流的传统筝曲时代过渡到以专业演奏家和作曲家创新作品的新时代。建国时期是单声转向多声的分水岭,此后筝曲在承袭传统音乐基础上融入了西方创作理念和现代音乐元素,作曲家运用筝曲多声技法的创作手法逐渐由初探走向成熟,特别是80年代后二声部和声织体的应用已呈现出全面普及趋势,多声技法的运用已成为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筝乐创作上的广泛运用,大大丰富了古筝的音乐表现力艺术效果。本文通过从20世纪50年代至本世纪80年代后筝曲中多声技法的归纳整理,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探讨筝乐创作在多声技法上的运用。 一、20世纪50年代——古筝音乐多声技法的初步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为古筝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各院校相继开设古筝专业课,一批民间音乐家进入高校传授筝艺,走上专业音乐道路,同时他们开拓创作思路,吸收其他相关艺术音乐元素,在原有的民间音乐素材基础上整理、编创了一些独奏曲。多声思维较早体现的是由赵玉斋创作的《四段锦》和《庆丰年》。《四段锦》按照慢板、快板、中板、急板的布局进行编配,节奏上突破民间传统筝曲的程式,加进钢琴的和弦,第一次将左手解放到音柱右侧进行演奏,增加了古筝的艺术表现力,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为其后创作的《庆丰年》奠定了良好基础。《庆丰年》的出现使传统单旋律转化为现代多声旋律,开辟了双手弹筝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意义,也使得在此之后的演奏向着多声技法的方向深入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23844c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c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