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唯美主义思潮在上海的生发

2022-03-29 09:17: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世纪20年代唯美主义思潮在上海的生发》,欢迎阅读!
生发,思潮,上海,唯美,主义
20世纪20年代唯美主义思潮在上海的生发

作者:白鹭

来源:《丝路艺术2017年第03

191954日,中国爆发了一场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的伟大运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发生标志着中国不断寻求的改革从器物方面、制度方面逐渐转向到了思想方面。在此之前,从1840年中国清末被迫打开国门之后,国人们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中挣扎,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做出的一系列革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之下,统统宣告失败。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我们开始认识到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思想上的变革需求又开启了我们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带领下,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新文化运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这种民族矛盾、社会发展、文化转型的纠葛中,随之而来的五四运动从根本出发,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孔孟之道和封建落后的思想,打倒孔家店破除三纲五常反对男尊女卑婚姻自由等等口号的提出振奋着国人的思想。

在五四运动生发的过程,在中国形成了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的文化宣传阵地。在北京,以朱自清、周作人等人为代表,它们受到了五四运动文化思想的熏陶开始标榜艺术的超脱和独立;而在上海,高举文学革命的陈独秀,1917年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他所提出的三大主义,明确地要把文学的形式与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即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同时,上海通过西方殖民,早早地受到了西方先进的民主政治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刺激。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300万,工业增长幅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增长,直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工业总产值几乎达到了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上海逐渐成为了可以与伦敦、巴黎、纽约相媲美的现代商业之都。在这样一个物质基础雄厚的大都市,人们享受在跑马场、跳舞场、电影院、咖啡馆等新鲜事物的摇篮之中,每一天都充斥着都市生活的纸醉金迷,正如《上海摩登》描述的:城市现代性的方方面面进入文化题后,会培养人们对文学艺术的特殊体认方式。此时的上海,卸下了道德的禁锢,在西方的文化的冲击中表现出了对都市生活的热情。在这样一个氛围当中,新的印刷出版、新闻通讯等先进的设备的引进和西式学堂的建立都为上海的文化传播和生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走在上海文化街中,书店鳞次栉比,表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如此活跃的文化市场,也为西方文化翻译提供了便利,因此,上海也成了西方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如此重要的上海文化传播阵地当然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前来:徐志摩、胡适、郭沫若、郁达夫等等。艺术家们在这样炫目的都市文化中,努力吸收着上海文化所提供的精神土壤,众多艺术家们的聚集也在上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1d797087d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c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