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莫言小说《牛》的隐喻分析》,欢迎阅读!
莫言小说《牛》的隐喻分析
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受到广泛关注。他的小说《牛》的研究也取得了初步进展。孙娟《莫言小说的象征主义解读》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牛》与象征主义之间的关系,分别是牛的象征意义,人物性格的象征意义和党政机关的象征意义,并对牛与现实生活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陈妩的《从小说看莫言的历史视角》,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致分析,探讨了莫言独特的创作倾向和历史观念,并对莫言创作的历史视角作出评述。本文则重点关注《牛》中的隐喻现象,细致分析各隐喻手法中的本体和喻体,以此为切入点,重新阐释小说中罗汉、杜大爷、麻叔、老董等人物形象。通过对小说中喻体内涵的挖掘,并逐一的与本体比较对照,清晰地展示作者的创作意图,帮助读者准确地了解文本的主题与思想。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牛的命运即是某些劳苦大众现实生活和历史命运的真实写照。莫言在小说中对隐喻这一修辞手法如此集中地使用,并不是任意而为,而是受到当时魔幻现实主义、新历史主义思潮的影响。这一手法的灵活应用,也体现了莫言小说新的创作风格。 一、《牛》中的隐喻现象
季广茂先生认为,隐喻和象征都是彼类事物的暗示下来领会此类事物的文化活动,但隐喻和象征中的彼类事物与此类事物在性质上是各不相同的。隐喻中的彼类事物与此类事物都是形象、具体的,而象征中的彼类事物是形象、具体的,而此类事物则是抽象的和普遍的。所以,象征具有多重的解读性,在意义表达上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因而很难使读者准确地抓住文本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而小说《牛》中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时,所描写的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准确来说是运用语言学隐喻这一范畴来进行叙述的。因此,本文从隐喻这一认知方式的角度来分析莫言的《牛》,让读者享有另一种审美效果。
二、《牛》中的隐喻与人物形象分析
《牛》中主要刻画了罗汉、杜大爷等人物形象,莫言通过猫、皮猴子精、小兔崽子等动物特点来隐喻罗汉性格的活泼好动;以老狐狸、豹子、刺猬等相关性格来隐喻杜大爷的狡猾、勤劳、胆小等性格特征。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
1
了文章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罗汉、杜大爷等人物形象,其创新精神功不可没。如果我们继续思考,不难发现,小说的结尾处对双脊、大小鲁西三头牛阉割后果的描写,实际上隐喻了历史社会的真实状态。由此可见,莫言小说中的隐喻内涵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制度及某些特殊现象最直接的控诉和揭露。 拿调皮捣蛋的罗汉来说,开篇即说他是乡里最令人讨厌的少年,他为了取悦众人,便做出各种荒唐的行为来娱乐众人。一会像猫一样窜到树上学布谷鸟的叫声,一会又像个泥猴子似的耍怪胎,出洋相,这样就增添了他调皮捣蛋形象的真实度。大人对他的称呼,皮猴子精、小兔崽子和熊孩子等,虽然都是贬义的代名词,但是从猴子精的这个喻体当中不难发现猴子的优点就是机灵、聪明。兔崽子也能体现出罗汉的性格非常的活泼好动。 三、牛的深层隐喻
小说故事以文革为背景,调皮捣蛋的少年罗汉辍学在家,与生产队饲养员杜大爷一起放牛。因生活贫困养不起更多的牛,生产队长麻叔请来了公社兽医站的老董同志为双脊、大小鲁西三头小公牛施行阉割手术。手术后,罗汉、杜大爷与三头牛朝夕相处,历经煎熬,大小鲁西终于康复了。但桀骜不驯的双脊却因术中大出血、术后感染,在经历了数天的折磨后而不幸死去。莫言从自我的经验出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文革时期的历史图景,带有他个人鲜明的主观倾向。他在瑞典诺贝尔文学奖演讲中谈到: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莫言从个人出发的历史叙述,深切地再现了人们在文革时期的真实状态。也正是如此,莫言的小说给人以历史真实感。从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莫言对文学文本的创作是基于底层普通人民的视角对新社会某些丑恶现象的揭露。莫言的底层身份和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历史观产生了重要影响。莫言出生的五十年代后期,左倾思潮愈演愈烈,刚刚从封建制度下解放出来的中国农村在前进发展的路上步履维艰。对底层的深刻审视和真实再现来源于他的亲身经历,基于此,他作为一个时代的亲历者,从他所在的阶级和地位观察这个社会和国家。这也是读者认为莫言的小说极具真实性的原因。
再仔细回味一下该部小说的题目是牛。我们从中不难发现,牛也是动物的一种,它是作者运用隐喻这一认知方式的重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熟知牛的性格特征是非常的温顺、勤恳、任劳任怨,这正是我们劳苦大众典型形象的映射。小说中
2
杜大爷和我负责将奄奄一息的双脊送去兽医站医治,但是等了一晚上,兽医站依旧铁门紧闭。我抱怨太不公平,不是说为人民服务吗?杜大爷说道:你是人民吗?我是人民吗?你我都是草木之人,草木之人按说连人都不算,怎么能算人民呢?为什么不能把你比成牛?天地生万物,人畜是一理嘛!大爷的质疑和慨叹,表达出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人和牲畜的地位是同等的。一样挨饿,一样被阉割,一样被泯灭本性,一样被致死等。在这里,似乎牛与人实现了同位一体的转化,牛即是人,人即是牛。牛象征着劳苦大众,劳苦大众就是牛。这便实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某些现象的批判,又表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学品位。
莫言这篇小说以牛双脊的命运为线索,刻画了文革时期某些领导的政治状态,通过领导们对一只死牛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看到文革时期某些领导阶层自私、丑陋和虚伪的面孔,最终目的都是满足吃牛肉的欲望,才导致了大规模牛肉中毒事件,这都是因为某些领导的玩忽职守。在小说的结尾处道出了牛肉中毒事件中有一人死亡的事实,发心脏病而死的那个人就是杜大爷在公社食堂做饭的大闺女女婿张五奎。我们村里的人都说他是吃牛肉撑死的。因此,牛的隐喻意义体现在:文革时期不仅牲畜遭到了残忍的迫害,劳苦大众也受到了同样的迫害。莫言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历,形成了他对生活、社会认知的沉淀,童年时度过的那段岁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对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牛》这部作品的隐喻分析,不难发现它真实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特殊状况,给读者呈现了历史真实的写照,达到了作者创作文学文本的意图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