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验交流】神经内科随笔(11)----浅谈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和策略 [精华]》,欢迎阅读!
以我愚见,如果要把临床神经科分为“古典流派”和“现代流派”的话,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绝对是“古典流派”的核心技能,“古典流派”的医生们依靠自己的语言、眼、手和简单工具(叩诊锤、音叉、棉签、大头针等)对各种匪夷所思的神经科疑难杂症进行体检,获取信息后再根据自己头脑的分析得出定位诊断的信息并对定性诊断做出些许推测。
在上一篇《神经科病史询问中的乾坤》中已提到,神经科疾病的诊断室一个遵循定向--定位--定性三部曲的连续假设过程,由病史提出定位和定性的初步假设,再由体格检查进一步验证定位诊断的假设,并指导进行可能明确病变位置的辅助检查措施(如影像或电生理)。这对于历史上所有优秀的临床神经科医生来说,严格完整的神经系统查体是形成定位诊断的必须步骤和技能。
时至今日,临床神经科已浸淫在现代科技技术的大背景下,我们在享受各种现代诊断技术的优越性时却越来越忽略神经科查体的作用和怀疑它的意义。虽然耗时耗财,但MRI、CT或肌电图等技术所呈现出来的病变位置既直观又客观,诊断效率和同质性似乎高于“古典流派”的“纯手工纯脑力”分析定位。
乍一看这种现象的确是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但仔细思考后不难发现,各种诊断技术不是凭空进行的,其前提仍然是根据临床病史和查体所提供的定位假设来指导进行的,总不能给任何一个病人做一个“空泛全面”的套餐检查吧。另外,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诊断技术的检查结果并非100%契合,可以有症状体征而诊断检查都是阴性,也可以是检查有问题但病人没有相应的症状体征。由此可见,每一个神经科医生必须具有解释临床现象和检查结果关联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基础是医生必须熟悉神经解剖和具备准确识别症状和体征的技能,其中以体格检查最为重要,也最需要培养和训练。
体格检查并不完全是一项客观获得临床信息的手段,其中充满诸多主观因素:①受医生检查手法所限,手法不对获得的体征就不可靠;②受医生对体征的认识所限,经验少没见过势必影响医生对体征的判断;③查体可发现诸多矛盾体征,如何科学统一这些矛盾的体征具有相当挑战性;④医生不具备丰富的神经解剖学知识,以致不能对查体所得进行科学分析,等于查了也白查。正是由于神经科查体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一般医生短期难以掌握,除非长期训练和应用方能自如。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医生越来越依赖于辅助检查而忽略自身的现象。
在神经科体格检查中,在下有几点经验与各位战友共同探讨:
①必须训练正确的检查手法, 比如查三角肌肌力,将检查着力点放在三角肌上或手腕上,由于力臂力矩的关系,所获得的肌力非常不可靠;
②知道正常的表现,熟悉异常的体征,比如Beevor征,要识别这个异常体征的前提是知道正常情况下如何,然后再学习阳性的表现,可通过录像或上级医生确定过的病人进行学习,再比如若连正常人的肌张力都没有体会如何能辨别出病人的肌张力是高是低; ③注意在同一个体进行左右对比和上下比较,体征有时是靠不对称显现出来的,比如腱反射,不要先评价病人的腱反射高还是低,因为对于他以前的腱反射情况不清楚,不能直接下判断,必须上下左右对比,一旦发现不对称,就可肯定其异常,否则腱反射活跃需借助病理征佐证为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或腱反射迟钝需借助末梢型感觉异常佐证为周围神经病; ④灵活理解体征的定义,有时即使没有达到书本上的定义,但客观是的确有异象仍可考虑为病变体征,比如一个病人左侧Babinski征阴性(大脚趾足石屈),右侧中性(不动),出现明显不对称,仍可视为相应椎体束有损害;
⑤不要把所有“赌注”压在一个检查手法上,比如查深感觉,患者音叉振动觉似乎没有问题,但是否真的就正常呢?不一定,可能通过Romberg征又发现了其深感觉的异常,也就是说一个功能障碍最好通过几个检查同时验证;
⑥善用佐证法,比如查体时发现病人右鼻唇沟有点浅,但不肯定,怎么办?同时查其右侧肢体的肌力、快复轮替、腱反射和病理征,若发现其中任一异常,即可佐证患者右侧鼻唇沟是浅的。
⑦碰到矛盾的体征时先用“系统性”或“多发性”定位原则来归纳,如果仍不能“九九归一”,则可考虑抓大放小,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比如一个明显周围神经病的病人划出了一侧病理征阳性,如果从年龄、解剖和病理生理上都找不到关联,宁肯放弃对病理征的分析,主归为周围神经病病变。
总之,神经科查体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专业技能,其中充满理性的知识(比如手法、神经解剖、体征定义等)和智慧的决断(比如体征互相佐证和系统分析等)。 dxy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174a6639b6648d7c1c746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