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学生的角度看一所好学校》,欢迎阅读!
从学生的角度看一所好学校
今天能和大家分享我的经历与想法,我感到很荣幸。从1997年开始,3岁的我报名进入了我的第一所学校,开始了大部分新加坡小孩都会经历的求学生涯:7岁进入小学,13岁进入中学,17岁进初级学院,而今年终于考进了大学。从5岁到今天,我一共在七所学校读过。对于我来说,这些学校都是好学校。
我的学校是好学校。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说某所学校“好”,到底是在表示什么呢?是说校长很出色,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吗?是说老师都很体贴,懂得体谅及启发学生吗?还是说学校有足够资源,让每个学生都出国体验其他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吗?这些条件对一所学校来说,都很重要:但我觉得单单有这些是不够的。
想让一所学校成为“好学校”,不能只靠外在条件。最重要的始终是学生、老师、家长及社会的态度。一所学校可以有好校长、好老师、优越的资源,但仍然可能是一个孩子讨厌的地方。让学生改变对自己学校的态度,才是关键所在。如果学生不认为自己的学校是“好”的,他就不会认真上学并努力读书。反正,自己已经比别人逊色,沦落在“坏”学校里,没有了成功的可能,就干脆破罐破摔。
我今年曾经在新加坡的一所中学教书。有一次我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两名中一的学生,就和他们聊起来,讲着讲着就谈到他们的学校。我发自真心地告诉他们,我觉得他们的学校挺好的:校长很关心学生,老师都很努力。不料,那两个男学生却苦笑着对我说:“老师,不要骗我们啦。我知道我们的学校很烂;我其实不要来这所学校的,但是因为成绩不好才没办法的。”我听到这句话,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两名学生才刚进入这所学校,却已经有如此消极的态度,为自己无法进更好的学校而感到无奈。如果学生都带着这样的心态去上学,又怎么能快乐地学习,力争上游呢?
非名校都不算好学校?
一直以来,我们所谓的“好学校”通常都是名校。这些学校的学生都很优秀,在大考里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我们的社会里不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当我们称赞与鼓励尖子生的时候,也在忽略那些成绩不那么理想的学生。这样的行为
仿佛是在暗示他们,在社会的眼里,你们是失败者。而且就连那些能够考到好成绩的学生也是受害者。他们通常不是因为热爱学习而用功努力;他们也只不过是在努力满足社会、老师和家长的期待。在埋头苦读的当儿,我们失去了学习的快乐,学习的真谛。学校也变成了一个只能培养懂得答考卷的考生加工厂。
但如果我们从比较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实只懂得答考卷又有什么用呢?今天在座的各位,又有多少能记得在小学或中学所学的东西?我今天上了大学,却发现我在小学和中学很努力背诵的那些知识,都没那么重要了,大多数也忘了。在学校里,最重要的始终是我们所学到的本领——如何与其他人沟通,如何思考,如何独立。
今天,我们已经在设法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课外活动,比如他们的生活价值观。但除了改变我们的教学政策,最重要的是改变社会的价值观。
首先,老师、家长与社会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观点。没有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评估学校的好坏。长大后,他们会慢慢地觉得,有些学校是好的,而其他学校是坏的,这都是因为社会的影响。家长不停地告诉孩子,小学考试要考得好,才能够进入某某中学:某某学校是不好的,尽量不要去。老师也不停地提醒学生,中学普通水准考试很重要,因为它对你以后的学校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能进某某学校就不会有好前途。孩子每天都接受着这样信息,也难怪他们不自觉地将学校分为三六九等。这所学校是好的,因为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进;另一所学校不好,因为大家都是进不了第一所,才会来到这里的“失败者”。
如果我们要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对自己的学校有好的评价(印象),那首先我们就要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只用功利的眼光来衡量学校的好坏。
最后,老师与家长都必须尽量取得平衡。他们仍然要鼓励孩子用功读书,认真学习;但是同时也要谅解,有时候孩子的潜力可能不在学业,而在跳舞或画画等其他方面,而这些也同样很值得欣赏。
小时候,爸爸常常告诉我和姐姐:“我宁愿我的孩子是很普通的好人,也不希望他们是很厉害的坏人。”个人的品格和价值观是多么重要的。
如果一所学校能把孩子都培养成好人,成为会为社会贡献的人(不管如何贡献或能贡献多少),那在我的眼里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不应该是一个孩子讨厌的地方,也不应该是一个只教孩子埋头苦读的地方。我觉得一所学校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人格和求知欲。如果要实现这个理想,老师与家长就要先改变自己的
态度和行为,才能真正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学校是好的,是值得为之努力、值得骄傲的。拥有这样积极的心态,孩子才能快乐地求学,最大地挖掘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我们的教育,才能发挥其对个人和对社会的作用。
作者是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 本文是在“教育论坛”发表的演讲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160613425c52cc58bd6be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