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克特戏剧作品中的荒诞感

2023-03-29 15:04:3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贝克特戏剧作品中的荒诞感 》,欢迎阅读!
贝克特,荒诞,浅析,戏剧,作品
浅析贝克特戏剧作品中的荒唐感

浅析贝克特戏剧作品中的荒唐感

要:爱尔兰剧作家、小说家贝克特,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公认为荒唐派戏剧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反映了人类生存的苦难,以及世界的荒唐和无意义。其代表作?终局?通过简约的人物设置,彼此间偶尔的冲撞及低语,人与人之间麻木又无助的依赖,传递出人内心深深的孤独与困境。本文试以?终局?为例,浅析贝克特戏剧作品中呈现的荒唐感。

关键词:贝克特;?终局?;荒唐感 1 荒唐派戏剧概述

荒唐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一般认为,荒唐派〞戏剧这个概念由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斯林提出。他在1961年出版的?荒唐派戏剧?一书中化用了加缪的荒唐〞概念,认为荒唐〞不仅仅意味着荒唐〞,更意味着人在被切断了宗教和形而上学根基后,行动上缺乏目的和意义,进而产生痛苦的感觉。代表作家有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内热等。这些剧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特别是在阿尔托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造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剧作的主题是面对人的生存条件的荒唐不经所引起的抽象的恐惧不安之感。在表达这个主题时,成心不用符合逻辑的结构和明智的理性去说明人的生存处境的不合理性、荒唐性,而是直接用形象表现对理性的疑心和否认。在戏剧开展过程中,明确的时间和地点均被抽掉,行动被压缩到最小极限,甚至行动不复存在。他们用抽象的、复原到人的原型的形象去代替人物性格的描绘与概括。他们借助语言本身的空洞无物,以显示存在的空虚。正如象棋游戏中的终局阶段,此时已经是一种僵局状态,人们深陷其中却又无法自拔。因为结局早已经注定,不管是放弃还是继续游戏,结局都将是一样。所以,?终局?这部戏剧的题目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无助和窘迫其实,这部戏剧到最后也未能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答案,甚至剧中的四个人物也无一个做出他的最终选择。 2 ?终局?情节解读

孤独、寂寞就像怎么也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着?终局?的整个环境气氛。在一间狭小封闭、只在高墙上开了两个小窗户的地下室里,有着这样四个奇怪的人:主人公哈姆是个盲人,天坐在轮椅上,由屋里唯一能行走的仆人克罗夫侍候;哈姆的父母早在骑双人自行车的时候出了车祸,摔断了双腿,只得生活在两个大大的垃圾桶中,靠儿子的施舍度日。他们是父子、是夫妻、是主仆、也是朋友;他们相互依赖又彼此厌倦;他们分不开,却又沟通不了;他们没话找话、喋喋不休,是废话,是生活;他们无所事事,仿佛都在等待死亡的到来,而死亡又是不那么确定;他们就这样苟延残喘,在相互牵扯间走向了一个终局……剧中,哈姆是主人,他自私自利、专横武断、贪图享受;克洛夫作为仆人,对哈姆充满仇恨,一直想要离开那个不见天日的鬼地方。最后,克洛夫终于下决心要离开这生不如死的坟墓,他穿戴整齐,翻开关闭已久的房门,然后就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听着哈姆的长篇大论。在戏剧的结尾,仍然守在门外,进行着最后的抉择,谁也无法确定他是否真的要离开。就是在这种昏暗绝望的基调中,贝克特准确描摹出战后人们真实的心理体验:一切都是徒劳,活着是件毫无意义


的事情,人生是无聊的,整个世界都是荒唐的。事实上人们所面临的是关于生存的问题。经过了无数次梦魇般的战争和动乱,人们要做的抉择却始终未变--死亡或生存。贝克特用戏剧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战后世界的荒唐。当世界已然死亡,这些身陷绝境人儿,能否冲破茧缚,走出终局,走进新生活,剧作给观众留下无限回味与遐想。 3 荒唐感在人物精神世界的孤独感呈现

?终局?主要围绕人的孤独感、人生的无意义以及寻找自我的存在感展开。在剧中,每个人都被无以言语的孤独笼罩,他们急迫地渴望获得别人的温暖和关心,却又彼此厌倦相互伤害。这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及其情感,作者引入荒唐感的描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以哈姆和克罗夫的关系为例:克罗夫一直声称要离开哈姆,不再做他的仆从,他也确实出走过,但是他从没有真正离开过哈姆,尽管有时候哈姆甚至赶他走。两人都被一个问题苦苦折磨,那就是他们为什么不能分开?实际上,尽管两人之间并没有真挚的感情,但是谁也没有勇气面对孤身一人的寂寞与空虚,他们彼此厌烦,又不得不互相偎依,这是对抗孤独、派遣人生苦痛唯一的方法。哈姆与父亲纳格的关系也是如此。他们彼此都需要对方,纳格仰仗哈姆给些根本生活品以维持残缺的生命,而纳格对哈姆也非一无用处,他是哈姆的忠实听众,哈姆需要有人倾听,与人交流。所以尽管父子关系并不和谐,哈姆一直憎恨父亲将他带到这个世界,纳格也诅咒哈姆寂寞终老,但是生存的需要将他们捆绑在了一起。

其次,从人物角色的描述上来看,传统戏剧人物形象饱满,情节完整,线索清晰,可是贝克特的戏剧作品更多地关注人类生存的宏观问题,因此,他笔下的人物也不同于传统作品。首先,剧中人物的身份模糊不清,难以识别。 ?终局?里的四个人物只有简单抽象的名字,颇具象征意味,他们似乎失落了自我,只能在混沌的记忆中寻找自我的印记。第二,在普遍的生存表象下,人们开始放弃传统的社会信条,在价值真空中体会到深刻的荒唐感,这与二战给人们带来的创伤记忆不可分割。?终局?几乎荒芜的背景和残缺不全的人物都给人以荒原的暗示,荒原里的人也许在反思人类自残的劣根性,为传统道德与价值体系的崩塌而哀鸣,而重建自我之路又显得那么漫长渺茫。再者,寻找自我也揭示了现代人对不确定性的抗拒。他们渴望为混乱的世界寻找意义,在黑暗的中心探求存在的价值。 4 荒唐感在场景道具上的表达

?终局?整个剧情的描述中,在场景的描述、道具的选择上也充分表达了荒唐理论的运用。如:哈姆父母生活的垃圾桶。垃圾桶本应该用来临时存放废弃之物,而今却成为两位老人的栖息之所,这既是他们平时日常活动的场所,也同时是睡觉休息的地方。可悲可叹,读者怜悯同情之心油然而生。贝克特将老人与垃圾桶暗比,文学作品中极其少见,看似荒唐离奇却又揭露了残酷事实,不声不响之间,对人性的丑恶进行了深深鞭笞。 结束语

?终局?一剧完美表现出荒唐派戏剧的典型特征,贝克特虽然艺术地表现了荒唐,但并不意味着他肯定荒唐,相反,他表现荒唐的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对抗荒唐。荒唐意识是人清醒的标志,是人对世界真正认识的标志。贝克特研究专家亨宁这样写道:“?终局?没有给出答案,而是激发了对新理论的探索,一种能够批判性地应对非理性或无意义理论。〞 参考文献

1Samuel Beckett. The Complete Dramatic Works. Faber & Faber.2006 93-134.

2Draper James P. Ed. "Endgame".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Vol.83. Detroit Gale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15ba0e2a2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