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咏除夕

2022-04-28 23:10: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咏除夕》,欢迎阅读!
诗咏,除夕
诗咏除夕

今夕何夕?春秋代序,暑往寒来,一年一度的除夕永不爽约地如期而至。 “除夕”,在古代有许多别名,又称除日、除夜、岁除、逐除、大除等等。它指农历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可概指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名为“除夕”大约是出于时间与风俗两方面的原因。“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这是指时间。“前岁一日,击鼓驱疫疠之鬼,谓之逐除,亦曰傩”《吕氏春秋》季冬纪注),这是指风俗。先民相信在一年的最后一日击鼓而驱鬼逐邪,来年才可以祛病消炎,后来逐渐演变为团圆守岁。人周处的《风土记》早就记载:“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宋代诗人苏轼写有《除夕三首》,其诗前小序就说:“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列祖列宗,给今日的我们留下了“除夕”这样一个继往开来的喜庆节日。

古代的除夕,例行的风俗仪式就是大扫除和放爆竹,其作用就是驱怪辟邪,迎新送旧。所以展读古人的除夕诗,爆竹之声至今仍不绝于耳。如苏轼《荆州十首》“爆竹惊邻鬼,驱傩聚小儿。”如清代陈曾寿《壬申除夕》“迎春爆竹除宵禁,破萼唐花逼岁新。”及至当代,由于环保与安全方面的原因,将陆续禁止在城市除夕燃放爆竹,若干年后,都市人岁末之夜如果还想欣赏此类交响曲,那就只有从古人的除夕诗中去洗耳倾听了。

除夕的另一盛典,就是吃团圆饭并守岁。这种庆典始于南北朝时期,至今更是长盛不衰。南朝梁徐君清《共内人夜坐守岁》诗就说:“欢多情末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古人守岁的目的,是怀旧岁而迎新年,希望阖家团圆,父母安乐,儿孙康健,如同唐代才子王勃在《守岁序》中所说:“柏叶为铭,未泛新年之酒;椒花入颂,先开献岁之洞。”今天国人的守岁,是古老的除夕守岁图的再版,不过,再版当然也有所修订与补充,如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是新版的新内容。

在古典诗歌中,咏除夕的作品多如雪花与春花。不过,所谓“穷苦之言易工,欢愉之辞难好”,加之古代交通不便,音讯难通,离乡别井之后常如浮萍漂流于水上、柳絮飞扬于风中,所以古人的除夕诗的佳作,许多都凄凉着一种愁苦之音,


唐诗人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烛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如唐诗人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烛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来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文天祥被囚于燕京的牢狱,作有《除夕》一诗:“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这位民族英雄抒写的是时代的大苦难大情感,虽云愁苦,正气却充塞于天地。清代的短命才子黄景仁穷愁潦倒,他的《癸巳除夕偶成》则别有怀抱:“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红颜薄命,才人也薄命。他抒写的个人的遭逢与心境令人同情,诗艺也属上乘,但毕竟仍是前人的悲怆奏鸣曲的回声。

古人咏除夕的诗,当然也有朝气蓬勃之作,因为除夕与早春已近在咫尺,一夜之隔就是春节。唐玄宗开元年间一诗人的《除夜》诗颇有盛唐气象,乃典型的“唐音”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如果说他的作品是迎春曲,那么,明代于谦的《除夜木原寒甚》,则更是严冬中的春风颂: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于谦是明代抗击外侮的民族英雄,被谗害而横死,其诗风质朴刚劲。“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题为《咏石灰》的名作,就是出自他的如椽之笔。除夕本来“寒甚”,他却说“轻寒”而何必言愁,而且以“屋东头”为喻,说明时令虽为寒冬,但春天已近在眉睫。这一富于哲理意蕴和人生体悟的诗篇,使我不禁想起英国名诗人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岁云暮矣,思如之何?我忽然想到荀子的话:“赠人以言,重于珠石金宝;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一年将尽之日,我在古代咏除夕诗的佳作中巡游,抄录上述诗句诗篇借赠给今日的读者,特别是对形而上的精神世界有所追求的读者,他们在除夕之夜阖家团聚大快朵颐之余,也一定乐于听取这些重于金石珠玉而胜过钟鼓琴瑟的好音。




【阅读积累】 思想要点

古诗中有很多咏除夕的诗,由于诗人的处境、情感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诗风,作者借赠古诗激励那些对形而上的精神世界有所追求的读者,让他们在除夕之夜听取这些重于金石珠玉而胜过钟鼓琴瑟的好音,以充实自己的灵魂。

素材

1“除夕”的别名与风俗仪式:“除夕”,在古代有许多别名,又称除日、除夜、岁除、逐除、大除等等。古代的除夕,例行的风俗仪式就是大扫除和放爆竹,其作用就是驱怪辟邪,迎新送旧。除夕的另一盛典,就是吃团圆饭并守岁。这种庆典始于南北朝时期,至今更是长盛不衰,古人守岁的目的,是怀旧岁而迎新年,希望阖家团圆,父母安乐,儿孙康健。

2.古人咏除夕的诗 1)凄凉愁苦类

唐诗人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烛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诗人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烛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来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文天祥被囚于燕京的牢狱,作有《除夕》一诗:“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清代的子黄景仁穷愁潦倒,写有《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2)朝气蓬勃类 《除夜》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明代于谦的《除夜木原寒甚》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11ebacd9e314332396893a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