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将相和-经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4.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讲述和氏璧的来历。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砍柴的樵夫叫卞和。一天,他上山打柴时,发现了一块铜盆那么大的石头。这块石头的纹路、光泽与其他的石头大不相同,凭着多年的见识和经验,卞和断定这是一块璞玉,里边包含着一块硕大的质地极好的玉。第二天,他把这块璞玉进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叫玉匠们鉴定,玉匠说这就是块石头,不是玉。厉王认为卞和骗了自己,就吩咐武士砍去了他的左脚。后来厉王死了,武王做了国君,卞和又拄着拐杖来献宝,武王让玉匠们看了看,玉匠又说这只是块石头,不是玉,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了自己,就让武士砍去了他的右脚。武王去世后,文王继了位。卞和抱着那块玉石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哭出血来。文王听说了这件事,便派人问他为何长哭不止。卞和回答说,他不是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悲伤,而是悲伤宝玉无人能识。文王不再轻信玉匠们的结论,而是让匠人凿开石头,亲自验看。果然,石头里边是块通体晶莹的美玉,文王于是便将美玉雕成了以卞和名字命名的“和氏璧”,使其成为闻名天下的瑰宝。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历史故事——《将相和),这个故事就是由和氏璧引起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西汉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它改编而来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解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不和”到“和”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 2.点名读生字、新词,质疑并交流。
3.指导字音、字形。随机展示图片“鼓瑟”“击缶”。指导书写“荆”,注意“荆”是左右结构,左边的上下两部分都写扁一些,收一些,右边的“刂”可以向下伸展一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过了课文,同学们都知道了课题中的“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题目是“将相和”,那么之前两人因为什么而不和呢?我们先来关注两个词语(展示词语:上大夫、上卿),这是战国时期两个官职的名称,请同学来读一读:上大夫、上卿。(点名读,正音、齐读)你们读了课文后,知道这两个官职哪个级别更高吗?(上卿比上大夫级别更高,相当于宰相的位置。)
2.课文围绕着“将相和”讲了三个小故事,下面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每个小故事中总结性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试着找出关键词概括小标题。(学生交流) (1)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用小标题概括——完璧归赵。(板书:完璧归赵)“璧”其实就是一种玉器,所以是——玉字底。这个故事里的这块璧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璧,它是无价之宝——和氏璧。 (2)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用小标题概括——渑池会面。(板书:渑池会面)
渑池是一个地名。在关于这个故事的段落中,还有几个词语比较难读,谁来试试? 渑池 鼓瑟 侮辱 击缶 拒绝(点名读,正音、齐读) (3)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用小标题概括——负荆请罪。(板书:负荆请罪)理解“负”的意思。(背)
(4)这三个小故事合起来就是“将相和”。请大家把这三个小标题端端正正地写在相应的故事旁边。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写整齐,写美观。
(5)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9):主要写“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部分(10~14):主要写“渑池会面”的故事。 第三部分(15~17):主要写“负荆请罪”的故事。 4.交流阅读体会。(连词成句地读)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 2.《将相和》一课由哪三个小故事构成? 二、深入阅读,了解故事,感知人物。
1.过渡:廉颇和蔺相如之间有“和”,那在这之前就有“不和”。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直接描写两个人不和的那段话。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廉颇认为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他头上去了。请你说说廉颇是什么样的人,蔺相如又是什么样的人。
指导朗读,读出廉颇的不服气。
蔺相如是不是真的只靠一张嘴呢?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能告诉大家用什么方法来学?(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其性格特点。)
2.讨论、交流、整理。
(1)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完好无缺地送回来。”(勇敢)
行动:当赵王与众大臣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勇敢) (2)语言:“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拿城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3)语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板书: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3.复述故事,训练表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108d82aa1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