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欢迎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
学情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文章是一条线索按游览顺序,另一条线索,即作者多次写到的溪流。文章段落分明,游线和水线同时贯穿全文,凸显了游记的特点。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实真挚。
教学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是让学生通过感悟游记的写作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学习见闻加感受把一个意思说具体的写作方法。
学生可能读懂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来写,能够找出明线,但暗线可能找不出来,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容易理解孔隙窄小的特点,需要充分引导学生用边读边看边想像的方法感知景物特点,以及利用图文资料和换词等品词析句练习从而真正体会到孔隙的特点,学生能通过读文本概括出各景点的特点但不能深入领会到这种见闻加感受的写作方法,学要教师的重点点拨。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情感。 二、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结合上下文了解双龙洞各景点的特点。
三、学习“孔隙”的写法写一段话,学习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的感受,把景物特点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法,了解双龙洞各景点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体会孔隙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做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理清脉络。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叶老的这篇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齐读课题。 (一)课题中哪个字告诉你这是一篇游记? (二)那这篇游记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是用哪些语句把游览的景点连接起来的。(出示课件)
师小结:文章每一景点过渡时都写到了溪流,作者一路迎着溪流而行,这表明文章是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游览的方位和方向都非常清晰。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一明一暗两条写作线索。】
二、研读课文,感悟写法
游览内洞
(一)为什么称之为双龙洞呢?(出示课件) (二)这是在哪看到的?在内洞还看到了什么?
欣赏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出示课件) (三)你从带点的句子体会到什么?
(四)谁能试着用“即使……也……”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造句? (五)在内洞还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六)出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这三句话,感受内洞黑、奇、大的特点。(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适时补充课程资源利教利学,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呈现图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事物的特点。】
游览途中
(一)作者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出示课件)
(二)时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溪流会有这样的变化?
这句中有两对反义词找到了吗?指名学生读句子,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联系感受一路的美景,初步感知作者的写作方法。】 学习洞口
(一)默读课文,依据提示自学。(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5自然段,想想洞口、外洞、孔隙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有哪些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二)集体汇报,交流共享。
游览洞口
1.学生汇报:洞口的特点 “宽”,感觉洞口像桥洞似的。(出示课件) ①“突兀森郁”是什么意思?
②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洞口很宽的特点。 ③谁能想象着洞口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游览外洞
1.学生汇报:外洞特点“大”,感觉像个大会堂,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会不觉得拥挤。(出示课件) 2. 比较句子:老师给这句话换种说法,看能不能表达外洞的特点? 3.谁来读读这句话,说说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4.学生填空,齐读这一段话。
师总结:作者在这一段中都是不仅写了自己看到的,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这种以见闻加感受来
写景物特点的写法是游记这一文体的写作特点之一。
感受孔隙
1.学生汇报:孔隙特点“狭小”(出示课件) 2.你从哪些词语当中体会到孔隙的狭小呢?
3. 如果老师把这句话稍稍改动一点,自己小声读读,感受有什么不同? 4. 那作者仅仅是在写小船的小吗? 5.师生配合朗读重点句子。
6.你还从这段哪些词语体会到“小”?看图理解行船方式说明孔隙很小。还从哪写句子感受到孔隙窄小的特点?
7. 凡是和船底有接触的部位都写出来了,有哪些呢? 8. 这里的“贴”字如过换成“挨、触”可以吗?为什么? 9.如果有缝隙会怎样?从那个词中你体会到不能有缝隙呢?
10.作者在这里运用“要是……准”这个假设的句式,准确的表达了过孔隙时的感受。(师生合作
来读)
11.终于,过了孔隙啦!游客们,你们此时的心情怎样?
师总结:我们跟随作者一起从外洞经过孔隙进入内洞,仿佛亲眼看到了那里的景色,有和作者一
样的感受,这就叫?
作者这种以见闻加感受来写景物特点的方法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意图:引导换词体会重点语句,是语言感悟的重要训练内容。同时,也是学习准确运用语言的过程。学习从不同方面描写景物特点是教学的难点,利用对比读体会作者的感受,同时了解写法为读后仿写做好铺垫。】
三、写法迁移,练习表达。
(一)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写孔隙的方法,写写一线天。(出示课件)
谁游览过一线天?请你说说你看到的一线天是什么样的?通过时有什么感受?
(二)同学们可以学习孔隙的写法和语言写写一线天。注意书写规范、整洁,开始吧!
(三)音乐起,生练写,师巡视。 (四)生汇报,大家互相评议。
(五)同学们,学过这种写法,我们不仅能写好一线天,还能写出自己游览过的每一处景点。 【设计意图:把读写结合落实在课堂,突出实效。】 四、课后延伸,完善练习(出示课件)
(一)课外阅读建议:读一读叶老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继续了解岩洞的奇异,感悟游记的写法。 (二)学习“孔隙”写法,完善仿写内容。
板书设计: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美 宽 大 窄小 黑、奇、大
看到的、感受到的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运用了“结合文本 以学定教 讨论点拨 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体现了语文教学“精讲、多读、巧练”的特点。
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过渡句体会文章中游览顺序和溪流来路这一明一暗的写作线索。通过换词、填空等品词析句的练习感受并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景色特点的方法以及作者这种见闻加感受的写作方法。课中近7种不同方法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真正参与到了知识与能力形成的全过程。在拓展延伸部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写作方法,练习写“一线天”。这使阅读教学和习作训练有机的结合,进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0d77e0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