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中的青丝白发》,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诗词中的青丝白发
作者:梅子荷
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03期
头发,与人体上其他部分相比,似乎没那么重要,可是在古诗词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生花妙笔下,头发一次次闪亮登场、大放异彩!
诗仙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意在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生命之渺小。而头发反映时光变化可不是李太白独创,代表年龄的“总角”“垂髻”“金钗”“及笄”“弱冠”等词无一不与头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相似的是,由于与时间的联系,头发在文人笔下又成为了劝诫学子勤勉的“利器”。颜真卿《劝学》中“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历来为人传诵。爱国将领岳飞的代表作《满江红》中也留下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千古绝唱。
当然,古诗词中头发除与自然哲理相关外,也可作为衬托人物容貌的工具。温庭筠《南歌子》《菩萨蛮》中皆有此例:“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变香腮雪”两句窥眉、鬓以见全貌,几笔就勾勒出女子姣丽动人的形象。如此娇俏纯洁的女子,怎能不倾人城倾人国?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也并非不懂儿女情长,在《月夜》一诗中,他曾用“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描写妻子出浴的场景,以寄托夫妻离别的相思之苦。如此高洁如仙的美人,老杜相思之切,也在情理之中吧。
有时,头发也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愁绪,可简单归纳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相思之愁。此类代表作较多,如李商隐《无题》中的“晓镜但愁云鬓改”,苏东坡《江城子》中的“尘满面,鬓如霜”等。而我更想谈谈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几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赞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之妙,而我对“日晚倦梳头”一句最有感触。在古时,对一个女人,仪表礼节是重中之重,而她却倦于梳头,头发如此不整却是为何?不过是难解思夫之苦!这与《诗经》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一样,“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不是没有胭脂水粉等用品,只是没有想为其打扮的人罢了。三千青丝尚可数清,而我的相思之愁又如何数得尽?第二层是为个人志向不遂而愁。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句颇有玩味,白发再长,怎会有三千丈?这样夸张的语句,并未使人不快,而更引发了探究之心,为何这样长啊?原来是我的忧愁如此长。这正是诗人屡遭挫折后心情失意的肺腑之言。第三层是家国忧思之愁。杜甫《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将自己对山河败落的无尽忧愁用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的白发表现出来,让读者不禁心酸、心痛!南宋爱国诗人陈与义在《伤春》中写道“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霜发三千丈”化用了青莲之句,与“烟花一万重”形成鲜明对比,春光固然好,可家国残落,我若孤雁,呜咽之声响彻旧河山!
头发的妙用在体恤民间疾苦、抨击社会黑暗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如杜荀鹤《山中寡妇》描写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日日劳作,孤苦得连头发都发焦发黄了。“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原来如此,是沉重的徭役赋税逼得妇人头发焦黄、无处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0ae265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