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字之师解“蜡”字》,欢迎阅读!
一字之师解“蜡”字
——读《红楼梦》第十八回有感之四 晨得柳
元妃命姊妹们试诗,宝玉任务重,四首律诗颇感重压,写到第三首《怡红快绿》“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提示道:“他(元妃)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成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其实宝钗已经物色好了什么词儿,建议宝玉把“绿玉”的“玉”字改成“蜡”字,这就引出宝玉疑问“绿蜡”是如何出处了。 下面看宝钗怎说:“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翊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你都忘了不成?”宝玉遂成“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一联。
且看唐钱翊其人与这首咏芭蕉的诗。
钱翊,字瑞文,吴兴人,钱起之孙。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宣宗大中中前后在世(约公元八五三年前后)。善文词。乾符六年,(公元八七九年)始登进士第。宰相王搏荐知制诰。进中书舍人。搏得罪,翊贬抚州司马。翊著有舟中录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未展芭蕉
唐 钱翊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关于《红楼梦》第十八回说到的芭蕉诗的作者
吴世昌
第十八回贾妃省亲时宝玉做诗,怕“绿蜡”之说没有出典。宝钗告诉他唐人钱翊咏芭蕉诗有“冷烛无烟绿蜡干”之句。在一九五七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横排本《红楼梦》中这句诗的作者变成了“韩翃”(页一八零)这回的“校记”第六条说:
“韩翃”,原作“韩翊”,今酌改。
为什么要“酌改”,又为什么要改成“韩翃”,“校记”的写作者没有说。原来程本把钱翊错成“韩翊”。校者只知道唐诗人中有以“春城无处不飞花”知名的韩翃,认为“翊”、“翃”二字形近而讹,因此就索性“酌改”为“韩翃”却并没有去查韩翃集子中有无此芭蕉诗。
到了一九七三年八月第十次印刷的直排本,又恢复了程本的“韩翊”,还有一条较详的“校记”:
“韩翊”,诸本同。按韩翊一作韩翃,各书歧出。“冷烛无烟绿蜡干”系钱珝诗,非韩翊。今姑存原文。(页二一一。一九七四年十月横排本同,见二一三页)
这条校记,不但未说明问题的要害,而且自相矛盾。既然“诸本同”作“韩翊”,怎么又说“各书歧出”?所谓“诸本同”,指哪些版本?是否包括脂评本?哪一个脂本作“韩翊”?所谓“一作韩翃”,除了上引的横排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自己“酌改”而成的“韩翃”外,还有哪一本如此?这条“校记”最后承认这句诗的作者姓钱,不是什么“韩翊”,但在正文中还要用“韩翊”这个唐代所无的诗人之名,其理由是“今姑存原文”。读者不免要问:是谁的原文?
当然能够“存原文”是最好。我们查了雪芹的原文:则脂京本和脂戚本均作“钱翊”,没有把他改姓“韩”。这首诗收在唐人韦穀选的《才调集》卷一之末,原题为《未展芭蕉》,全诗如下: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扎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作者是钱翊。在他的名下另外又收六首,其中《送王郎中》一首收在宋人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五言,卷十九)中,也作“钱翊”。只有清初编的《全唐诗》作“钱珝 ”其实《全唐诗》编钱诗,即根据《才调集》,全收其所选七诗,其所增益的两题:《江行无题一百首》、和《同程九早入中书》,前人收在他的祖父钱起的集子中。《全唐诗》还遺漏了《万首唐人绝句》卷六十八所选《早入中书》和《和王员外雪晴早朝》二诗。但不论芭蕉诗作者之名为“翊”为“珝 ”,其姓则是“钱”。雪芹原文作“钱翊”是根据《才调集》,不能算错。程本妄改为姓“韩”,遂致以讹传讹,又被“酌改”成一九五七年横排本的“韩翃”,再加两条“校记”的纠缠不清,更令读者莫知适从。如果只看据程乙本排印的普及本,不对照脂本原文,读者还以为“校记”的“姑存原文”,“存”的是雪芹的“原文”,那就会冤枉雪芹把这首诗的作者弄错了。
但如果当初用脂评本为排印底本,则由于程本妄改而引起的这一切纠纷都不会发生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0a1987b01f69e31433294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