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影响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社会因素》,欢迎阅读!
浅析影响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社会因素
摘要:我国足球运动竞技术水平逐年下降的重要原因是青少年足球普及率不高。而影响青少年足球参与率不高的社会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大众传媒因素及伙伴群因素。 关键词:青少年;足球;参与;社会因素
近年来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每况愈下,令人痛心,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我国从事足球运动人数所占人口总数比例太小,尤其是青少年的足球人口,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据有关方面统计,在1990年至1995年间,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65万人;1995年至20XX年,下滑为61万人;20XX年至20XX年,降至仅仅18万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仅仅只有5万多人。 导致青少年足球参与率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因素不能不说是一重要因素。 1.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而家长又是家庭中支柱及最主要的成员。家长对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般而言,目前中国社会中,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与收入成正比,其文化程度越高,职业就相对稳定,收入也就相应增多。有关调查显示,干部、白领职业身份的家长在对待孩子参与足球运动的支持程度上明显要小工人、私营业者职业教身份的家长。这是因为具有较高学历和体面职业的家长,其家庭生活水平较高,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对抗性强、易受伤、竞争激烈的足球运动,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利用时间来学习,考取好的大学,将来能有个体面的职业或从事一些危险性小、对抗性不强的,能对将来生活、学习有一定帮助的活动,如书法、绘画等。对于工人、私营业者的家长来说,因其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生存技能少,收入不多或不稳定,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来管理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的兴趣也就相对开放些。甚至有一部分家长希望孩子能从事职业足球运动来改变家庭生活水平和个人命运。但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却无法接受系统、正规的训练,往往只能望球兴叹。
此外,家长的足球意识对青少年参与体育亦有重大影响。按照社会学的原理,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家庭这一特殊的群体在青少年社会化方面的功能是任何其它社会组织所不能替代的。通常情况下,家长对足球运动是否喜爱,可直接影响到其是否支持孩子参与足球运动。
2.社会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体育意识、社会价值取向、教育制度、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亚环境等。
儒家是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主流,在中国社会有很高的地位。在儒家思想中,对学习文化知识是推崇至极的,同时也认为从事体力劳动是下等人从事的工作。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国主流思想上已占据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以其为准则来评判事情的好坏,所以“重文轻体”的思想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中还是占领大部分人的头脑中。作为青少年的家长或亲属,他们是生活在这种现实的社会中,不可能不受这个思想的影响,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来督促孩子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有个体面的职业。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专业体育运动。 有关调查研表明,当前影响中国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业的压力。这与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与教育制度有密切的关系。时下,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官本位”,“崇官”、“求官”、“惧官”的文化价值取向仍有广泛的存在;同时,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封建思想,仍起着一定的作用。高考成了衡量学校好坏的依据,书本知识就成了选拔人才的主要尺度,许多学生不得不埋头于书本,做着永无止境的功课,很少有时间、有条件去进行体育活动。目前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学生参加全市、全区统考,或参加全国升学考试的成绩,这是应试教育下的必然结果,迫于升学压力,各科教师不约而同地都采取大量布置学生课外作业的方法,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日常学习与寒暑假无不是如此。这使得可用于从事足球运动的闲暇极为有限。 此外,当前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中,假球、黑哨、赌球、罢赛、打人等”不正之风蔓延,致使足球运动对青少年的兴趣逐年下降,进而远离足球。 3.大众传媒因素对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影响
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传播媒体的影响,青少年也不例外,自然地会对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产生影响。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它对人的社会化影响早己引起人们的注意。传播学研究者指出,在青少年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大众媒介为他们提供了现实世界的图景和各种人生理想的模型。有关调查表明,有九成以上的学生认为是媒介让他们了解到足球方面的信息,尤其是通过电视观看足球现场比赛,对培养足球方面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可见,媒介对传播足球信息和足球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为青少年提供了直接模仿某些社会行为方式的机会。由于传播媒介具有具体化、人格化的特点,青少年从这些富于形象性、感染性、权威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中吸取丰富的内容,从而加速其社会化过程。正因为如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096955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