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爱哭的日本男子——以《伊势物语》为中心》,欢迎阅读!
爱哭的日本男子——以《伊势物语》为中心
摘要:《伊势物语》是日本第一部歌物语,由一百余段组成,每一段都是一个小故事。其中很多故事中都描绘了男主人公因爱情而哭泣的场景。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该男子为何这么“爱哭”,并分析中国古代男子未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关键词:《伊势物语》;日本男子;贵族阶层;科举制度
《伊势物语》作为日本第一部歌物语为人们所熟知。这部作品主要以在原业平的和歌为中心展开,其中包括在原业平与藤原高子之间的禁恋,与伊势神宫的巫女斋宫之间的禁恋以及庶民之间的纯爱故事。作为一部抒情的文学作品,《伊势物语》自创作以来都被人们所喜爱。
《伊势物语》全书共120余段,其中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描写爱情,二是描写友情,三是描写亲情。其中描写爱情的段落中,多处出现哭泣的男子形象。《伊势物语》原文中出现男子哭泣的段落有:第四段,第六段,第九段,第二十一段,第三十九段,第四十段,第六十九段,第八十三段,第八十四段。描写男子哭泣的段落达到九段之多,甚至有的段落出现了两次哭泣的场景。本文主要分析与爱情相关的段落。
第四段:皇太后居住在东京五条地方,其西屋住着一个女子,有一个男子爱上了这个女子,二人偶然相遇便情深似海。不意正月初十过后,女子忽然迁往别处。而那个地方不能随便寻访。男子抱着忧愁之心度送岁月。第二年正月,梅花开放之际,该男子想起去年之事,便去寻访那女子已经迁离的屋子,站着眺望,坐着凝视,但见环境已经完全变了。他流着泪,横躺在地面上,凉月西沉,他咏了一首和歌。天色微明之时,吞声饮泣回家了。第六段:从前有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个女子,这女子也不讨厌这男子。有一天夜里,男子把女子偷出来,相偕逃走。半路上,雷声轰响,大雨倾盆。男子看见这地方有一个破旧的仓库,他不知道里面有鬼,便把女子藏进去,自己拿着弓箭在门口守着。这期间,鬼把女子一口吞了。天色渐亮,男子因找不见带来的女子,他捶胸顿足地哭泣,可是已经没有办法了。他悲伤地咏了一首和歌。第九段:从前有一个男子,和朋友几人去东国旅行。来到一个叫做八桥的地方。水边树荫之下,一伙人下马坐地,嚼着干饭。水边的燕子花迎风开放。有人提议,咱们咏和歌吧。该男子吟道:抛却衣冠与爱侣,远游孤旅好凄凉。众人便思念起京都的恋情,流下眼泪,把干饭都浸湿了。后来来到隅田川边上,一只白色的水鸟飞过去捕鱼,众人问,那是什么鸟,船夫回答是都鸟啊。该男子咏出一首和歌:都鸟应知都下事,我家爱侣近如何?听了这首歌,大家都流下眼泪。第二十一段:从前有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两人情投意合。但不知怎么的,为了一点点感情冲突,女子决定脱离家庭,临行时写了首和歌:出走人言心轻率,闺房隐事有谁知?男子看到遗留的和歌,左思右想也想不住理由。他哭哭啼啼地走到门口,往这儿望望,往那儿看看,也不知道去哪儿找她,只能进屋去,咏了首和歌:相望相思空自苦,莫非怪我早离心?第四十段:从前有一个男子,爱上了家里的一个下人。他母亲暂时没有管他们。后来二人相思愈加深切起来,母亲连忙驱逐了这少女。那男子流着血泪也没办法挽留她。少女走之前写了首和歌托人带给该男子:欲知送我行何处,淼淼泪川无尽时。男子看了,哭哭啼啼咏了一首和歌:昔时相恋无穷苦,今日分离苦更多,咏完便断了气。母亲慌乱不堪,连忙求神拜佛,到了第二天傍晚,那男子才苏醒过来。第六十九段:从前有一个男子,当了狩猎的敕使,来到伊势国。那时候一个皇女在伊势神社修行,她母亲叮嘱她一定要好好招待这位敕使。皇女白天送敕使去打猎,晚上特邀他到自己的殿宇内泊宿。男子利用这次机会,向皇女求爱。该女子虽然知道此身应该谨慎,但也不能坚决地拒绝他。然而皇女修行的宫殿内人目众多,二人终不能相会。某日夜里,该男子因思念无法入睡,因二人居住的较近,该女子半夜悄悄走进男子房间,二人共寝。第二天晚上,男子一直焦灼等待,该女子派人送来一首和歌:君来我去难分辨,梦耶真耶不可知。男子看了,非常悲伤,哭哭啼啼地咏了一首和歌:暗夜不分真或梦,来宵重叙始能知。然后派人送去和歌,便出去打猎了。伊势的太守闻知是狩猎的敕使大驾光临,便宴请他,他不得不去,但次日不得不去往尾张国,于是二人便偷偷流泪悲叹,不能再次相见。
为何该男子这么喜欢哭泣呢?并且描写哭泣的时候,原文中有的地方不是仅用了一个哭泣,而是使用两个连续的哭泣,甚至“流出血泪”来表达的呢?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日本人感情的细腻。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且为岛国,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来说相对封闭。因此,日本人把更多的精力投在了人与人的交流上。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使得他们更加细腻。日本的自然灾害频发,日本人对生命的思考也会相对
较多,因此,在看到自然景观的时候,会更加细致,思考很多东西。由此一来,日本人的细腻性更加突出。在《伊势物语》中,男子因喜爱的女子流泪的现象则不足为奇了。
其次是日本的社会制度问题。平安时代,中日交流频繁,日本也采用了很多中国的各种制度,但是,为什么中国的文人没有像日本的文人一样,因为爱情而哭泣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社会阶层的稳定性问题导致的。中国的科举制度自隋唐确立以来,就成为平民获取入仕机会的渠道。这也是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够持续两千多年的重要原因。设置科举制度的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免政治权利的垄断,其次在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性。公开选拔官员而非世袭继承为平民阶层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上升渠道,这对于增强社会流动性、维护社会稳定与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平民通过层层选拔可以实现社会地位的转变,因此很多文人的重心就落在了科举考试上。对于儿女情长,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重视。而古代日本社会结构则属于贵族制。贵族是日本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社会阶层。社会发展进程与贵族制度相伴始终,不同历史时期由不同的贵族主宰历史是日本古代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1]
日本的贵族社会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固定,出身便决定了社会地位,想要从平民阶层上升到贵族阶层,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日本的社会结构流动性较差。正是因为如此,贵族阶层生活比较稳定,才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去。
综上所述,从《伊势物语》来看,爱哭是日本男子的特点之一,当然,这与其本身的性格特征以及社会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摘自李卓的《日本古代贵族制社会结构》(古代文明.2015) [2]科举与帝制中国的社会流动性[J].赵宇恒.量化历史研究.2018 [3]日本古代贵族制社会结构[J].李卓.古代文明.2015(01)006 [4]伊势物语[M].林文月译.译林出版社.2011 [5]伊势物语[M].丰子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6]竹取物語 伊勢物語 大和物語 平中物語[M].片桐洋一.福井貞助.高橋正治.清水好子校注.小学館.197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07e7903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