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库

2023-01-10 22:28: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大《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库》,欢迎阅读!
电大,名词解释,题库,社会学,概论
电大专科《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题库

2 社会变迁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

3 社会现代化: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

4社会调查研究 就是了解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直接的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

1制度化优先:社会中某种制度得到人们的认可,顺利推行时,这就表现某种社会规范、某种价值观得到公众认可,在社会中就无往不利,这叫做制度化优先现象。 2、群体意识 是基于个人对群体的认同和归属而形成的责任感,它是个人为了维护群体荣誉、保护群体利益、实现群体目标自己应该做怎样的考虑。

3社会问题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4、就业:指在劳动年龄内由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

1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小至家庭,在大到民族和国家。

2社会分层:所谓社会分层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系列。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了经济社会政治社会层的标准。 1社会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文化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文化有三个互相关联的组成部分,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认知文化)和规范文化



3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也称为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互动。 4心理上的断乳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1社会需要: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由于人的需要就其产生和满足的过程其性质都是“社会的,故又称社会需要。 2. 城市化:我们把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3. 制度化优先:社会中某种制度得到人们的认可,顺利推行时,这就表明某种社会规范、某种价值观得到公众认可,在社会中就无往而不利。这叫做制度化优先现象。 4.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制度。主要是经济上、物质上的帮助,是当社会成员遇有困难时的一种援救措施。

1. 社会 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 “镜中我”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3. “差序格局”费孝通认为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2.社会化: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并能动调适相统一的社会过程。 3. “差序格局”费孝通认为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

1

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1.社会资本 是一种与经济资本、力资本相区别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它为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形式。

2.集合行为 是指许多人面对某一共同的影响、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没有组织、不可预料、缺乏固定规则和很不稳定的行为。 3.全球化 是指经济市场化、政治主化、通讯高科技化、文化同质化所带来的全球相互依赖性和整体意识的日益增强。

2、定量方法: 定量研究一般是为了对特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得出统计结果而进行的. 在定量研究中,信息是用某种数字来表示的。在对这些数字进行处理、分析时,首先要明确这些信息资料是依据何种尺度进行测定、加工的,史蒂文斯将尺度分为四种类型,即名义尺度、顺序尺度、间距尺度和比例尺度。

3、定性方法: 定性方法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它以普遍承认的公理、一套演绎逻辑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分析基础,从事物的矛盾性出发,描述、阐释研究的事物。进行定性研究,要依据一定的理论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方面,将同质性在数量上的差异暂时略去。

5、价值观 :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6文化 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特


殊结合。

文化丛是指许多文化质点按一定方式形成的聚合。通常是以某种文化质点为中心,在功能上与其他文化质点发生一系列的连带关系,或构成一连串的活动方式。

7社会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并能动调适相统一的社会过程。

8、再社会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社会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

9、库利的“镜中我”美国社会家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10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四方面涵义: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织的基础。

11、角色丛:角色丛又称角色集,是指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角色丛的存在,说明了社会角色的复杂性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扮演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扮演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的所有这些就构成了角色丛。 12社会关系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称。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此意即社会关系源于人,因为有了人类,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各种复杂的关



系,这些关系就统称为社会关系。 13社会互动社会互动,简称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 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耐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4符号互动论 又称象征互动论,是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社会学和社会理学理论,由美社会学家米德创立,并由他的学生布鲁默于1937年正式提出。“ 15社会交换论:是主张从经济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它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它主张应尽量避免人们在利益冲突中的竞争,应通过相互的社会交换获得双赢或多赢。它是美国当代社会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产生于2050年代末期,70年代趋于衰退。 16社会资本 是资本的一种形式,是指为实现工具性或情感性的目的,透过社会网络来动员的资源或能力的总和。

17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例如,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是氏族、家庭一类群体;以地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是邻里一类群体;以业缘关系结合起来的则是各种职业群体。

18、非正式群体 :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基于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在正式群体中,由于人们社会交往的特殊需要,依照好恶感,心理相容与不相容等情感性关系,就会出现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没有定员编制,没有固定的条文规范因而,往往不具有固定的形式。由共同利益偶然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同院的伙伴、工厂或学校中存在的一些“小集团”、“小圈子”都属于非正式群体。

2

19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在社会学中社会组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和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个人媒体群等等。它只是指人类的组织形式中的一部分,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组建的稳定的合作形式。

20、变权理论20 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是西方组织管理学中以具体情况及具体对策的应变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管理理论

21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社会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系。

22社会流动是指一个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过程。

23、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24、城市化:我们把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25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 题。

26、标签论:是由西方犯罪学家坦嫩鲍姆提出来的,也是从相互作用论演化来的。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内在性质,而取决于社会对其采取的态度,取决于社会的结实和认定。

27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是由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其《性史》第一卷中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性并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07d0c4c08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