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练习(含答案)

2022-05-26 10:52:5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练习(含答案)》,欢迎阅读!
西山,始得,课后,游记,练习
2022-04-27

巩固检测|总第20181102

始得西山宴游记

班级: 姓名:

一、 基础检测

1. 一词多义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指异之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觉而起,起而归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 始指异之 (代词,代西山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结构助词,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故为之文以志 代词,这







曾经 (表修饰 表承接 表承接 表转折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得西山宴游记 宴:举行宴会 B.穷回溪 穷:走到尽头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极:至 D.攒蹙累积 攒:聚集 【解析】 A项,宴:安逸,快乐。 【答案】 A

3. 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余为僇人 B.梦亦同趣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解析】 A项,“僇”同“戮”B项,“趣”同“趋”C项,“知”同“智” 【答案】 D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则披草而坐 披:分开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边际 C.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洋洋乎:广大的样子 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引:拿起 【解析】 际:交会。 【答案】 B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故为之文以志







C.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D.是岁,元和四年也

1

不足为外人道也

溪行,忘路之远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55244389.docx 编印:毛念领

【解析】 B项,写作;对,向。A项,从前。C ,沿着。D项,用在句末,表判断。 【答案】B

6. 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在记叙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B.文章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作者高洁的人格,同时也隐含作者急于回到朝廷,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心态。

C.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这篇文章,别出心裁,冠以“始得”二字,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D.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收笔。 【解析 文中无隐含作者想重回朝廷,施展抱负之意。主要是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和傲世的情怀。

【答案】 B 7.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隙:空隙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极:至 C.外与天际 际:交会 D.故为之文以志 志:记 解析:选A A项,隙:公务之暇。

8.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为其然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

解析:选C A项,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连词,表转折,但、却/连词,表顺承关系;C项,都是连词,和,同;D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助词,无实义。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望西山,始指异

A.入深林,穷回溪 C.无远不到





B.而耻学于师 D.箕踞而遨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解析:选B A项,形容词作动词,穷尽。B项,意动用法,以……为耻。与例句相同。C项,形容词作名词,远的地方。D项,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10.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是岁,元和四年也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居是州

解析:选A A项,定语后置句,与例句相同;B项,判断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省略句。

11. 对这篇文章的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了西山以外的山水,是陪衬的写法,是为突出西山做铺垫。 B.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乐以忘忧,是摆脱“惴栗”的阴影的表现。

C.文章描写并赞美西山,因其伟大的人格力量正是作者高尚品格的人生理想的体现,也是傲世

2


2022-04-27

蔑俗的写照。

D.这篇文章与《醉翁亭记》一样,都反映了作者失意之后寄情山水的心态。

解析:B B项,从第一段的内容来看,作者因忧而游,但此时并未达到“乐以忘忧”的程度。所以B项说法不正确。

12. 下列对第一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自余为僇人”开局实含受辱与被害的悲愤。居于永州而一直感到忧惧,一“恒”字深刻表现了被贬后的心态。

B.从本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乐以忘忧,是摆脱“惴栗”的阴影的表现。 C本段写“未得”西山之前的“漫漫而游”看似与写西山无关,实则是为引出下文的西山之景。 D.本段中作者游览没有目的性,借饮酒和入梦将压抑之愁寄于山水之中的率性表现,正是作者心灵孤寂苦闷不知所往的反映。

解析:选B 作者因忧而游,但此时并未达到“乐以忘忧”的程度。 13. 以下属于“游于是乎始”原因的一项是( )

①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②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③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④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⑤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⑥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⑤⑥

解析:D “游于是乎始”意指真正的游览是从西山开始,所以表现作者游西山的感受才是备选项。①②④均不符合要求。

14.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段的“高下之势、尺寸千里、外与天际”三组画面,生动、准确地描绘出西山的“怪异”之景。

B在表现手法上,文段采用了“从对面着笔”的描写手法(即衬托)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C.文段中的“过、缘、斫、焚”四个动词,领起四个短语,构成一种急促之势,说明作者老而不稳的性格。

D.在主题上,情景交融,将山水人格化,达到了描摹山水与言志抒情完美结合的境界。

解析:选C “说明作者老而不稳的性格”不当,应是表现作者急于欣赏西山美景的迫切心情。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自余为僇 僇:同“戮”,刑辱的意思

B.入深林,穷回溪 穷:穷尽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居是州,恒惴栗 ..



趣:兴趣 惴栗:忧惧不安

16. 与例句中的“而”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到则披草而坐 A.则施施而行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倾壶而醉 D.蟹六跪而二螯

17.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西山“怪特”的一组是 ( C )

①斫榛莽,焚茅茷 ②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③尺寸千里,攒蹙累积 ④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3


555244389.docx 编印:毛念领

⑤悠悠乎与颢气俱 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18.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通过恰当的比喻,映衬出西山的高峻。写景传神,文笔幽丽,用词精致。

B.作者以西山的特立之貌,喻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特立不俗的志向与鄙弃官场的情绪。

C.作者目睹西山之高峻而自慰,醉而忘归,表明作者此刻沉醉于西山之美,陶醉于西山之游的欢悦之中。

D.作者全身心投入自然万物之中,与天地之气相融合,在物我同一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 B项鄙弃官场不对 19. 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C

A.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使……成为朋友) ..

B.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 ..

②倚歌而和之(伴奏) C.①舳舻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 ②举匏樽以相属(互相劝酒) ....D.①入深林,穷回溪(穷尽)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适应) ..20. 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B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句读之不知 B.凌万顷之茫然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徘徊于斗牛之间 2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D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望美人兮天一方 ..D.居是州,恒惴栗 ..

22.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C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陈涉世家》 B.自余为僇人,居(于)是州,恒惴栗 《始得西山宴游记》 C.挟飞仙以(之)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赤壁赋》 D.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23.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极,至

B.缘染溪,斫榛莽







缘,沿着 际,边际 颓然,跌倒的样子

C.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

24.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4




C.而未知西山之怪特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D.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5.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攀援而登 ....

C.攒蹙累积 D.游于是乎始 ....

2022-04-27

26. 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A《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一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首,在文中作者着力描写西山的“怪特”,这与作者高傲的志趣相互映照,象征了他特立不屈的人格。

B赋是中国古代一种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特殊文体,讲究文采、韵律,侧重于写景,并借景来抒情或议论,如苏轼的《赤壁赋》

C《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作者以“始得”的惊奇反衬出“未得”的遗憾。

D.苏东坡的一生经历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在《赤壁赋》中可读到儒、道、佛思想在他心灵中产生的混合人生观,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冲突。

27.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A.第一段交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宴游西山之前的生活和心情。其目的为了表现自己被贬后能够游山玩水忘却忧愁的愉快心境。

B.第二段中写出了偶遇西山,远望怪特,从而有了宴游西山的艰难过程。 C.文章末尾道出宴游之乐,自然与心灵的合一,精神的顿时解脱。 D.作者通过对比和衬托手法,写出了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高远。 28. 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B《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风气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C《始得西山宴游记》以“始”字贯穿全文,将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完全融为 一体,最后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作者由初游西山之抑郁转而再游西山之愉悦,将西山之怪特美和自己受挫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照应,以此寄托真情。

29. 重点语句翻译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30. 仿照下面例句,以“柳宗元”为陈述对象,写一个句子。

例句:你可以摧残他的肉身,但你摧不毁他的抱负。在炼狱中涅槃,司马迁用《史记》为世人铸就了一根坚韧的脊梁。

5


555244389.docx 编印:毛念领

答:

























参考答案:你可以贬低他的官职,但你贬不低他的人格。在浴火中重生,柳宗元用“西山”为世人树立起了一座傲世的丰碑。

二、 写作借鉴

借景抒怀两方法

借景抒怀是指让感情依附于一定的景物,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它是间接抒情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达到物境与我情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

借景抒怀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情与景分开写。可以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也可以是把景和情穿插起来写。

另一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写法,不必添加任何词语,我们就可以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看出人物(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练一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



























6


2022-04-27

【参考示例】 抬眼望去,没有红叶谷的缤纷,没有盘龙山的造化,也没有巫山的迷幻,朴素简单。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露着淡彩。暮色渐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南山泰然叹出古朴,描摹出这脉悠然,毫无做作之态,违心之感的景象。

三、 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

从教材中积累

柳宗元获罪遭贬谪,心情极度郁闷压抑,痛苦不堪,又居于偏远的永州,只好寄情山水,抒发政治上的失意。以往在永州所见的幽泉怪石,没有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解脱,因此“觉而起,起而归”心中的烦闷依然无法排遣。但柳宗元却从高峻的西山中感觉到了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从西山的阔大气势上获得启发,得到人生启迪,郁闷的心情也顿时超脱而旷达起来,忘却了烦忧,“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这样运用素材

瓦房之中,灯烛之下,一位中年官员掩卷深思,是你,柳宗元,你十四岁便登科及第,正是年少气盛的时候,心中怀着治国安天下的壮志,积极参加变法,却因变法失败被贬永州,后调任柳州刺史,可惜一个年轻人的光明前程就这样被毁了,一片门可罗雀情景,昔日门前车水马龙早已灰飞烟灭,嘲笑讽刺如潮水般涌来,冰冷了你的心。但你看到柳州世世代代守着那贫瘠土地的人民,便咬牙决定勇敢地面对挫折。从此,你便不再过问朝中的斗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你不怕环境艰险,不再消极待出,而是利用手中有限的权利,废除残酷的风习,破除迷信,发展教育。望着柳州安居乐业的子民,你一笑释然,你明白了挫折亦是生命的馈赠,因为挫折,滋养了一州土地,造福了一方百姓。

【领悟】使用第二人称,直接与柳宗元对话,介绍了柳宗元从车如流水马如龙到门可罗雀的经历。挫折,虽苦涩,但如果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去面对,那挫折过后,便是令人惊喜的美好景象。

佳作·领悟

7


555244389.docx 编印:毛念领

潇湘水不言寂寞

潘碧秀

永州的烟雨、永州的井……韵味深长地引领着游人的目光往里望,久了绾成一个情结。一念起,千山万水入梦里。

望见山的葱茏,永州大地的真实。 生为谁唱一支骊歌,永远的骊歌,低低昂昂的声音是生的热望和期盼。 幻美的文字堆砌成永州的苍茫,一扇窗里寻觅到诗人儒雅洒脱的痕:柳子街、柳子庙、柳……

——何人更识柳柳州,惦念着山水不舍归。

一介贫瘠地、一个固守者,两厢的平淡,因了一份偶然生发的怀想、一份坚持而熠熠生辉。

纸鸢牵着线可以无所顾忌地在蓝天里悠游,可断了线的纸鸢只能面朝大地一个劲地坠落。伤痕披满身,因了初来乍到和生的困顿。

潇湘水浑然地流,载着苍茫层复一层的忧郁往前,一介纯且执拗的灵魂如莲绽在水波之上。

黑夜给了诗人何样的启示?耽于沉沦?独对青山?抑或是捡拾起一份心的喜好,在人生画的边沿——几无可能留白处,挥抹出一片绚烂和缤纷。

纸页上的回望,是心酸,伴着无奈;分行的句子是“穷尽路”奋力而上的淋漓。

先生拥有着两份土地:永州真实的山水和他独守着的纸页上的土地。

1.学拟题

以拟人的手法拟题,写出了永州的山水因柳宗元的到来而不再寂寞。形象生动,意味深长。

2.学语言

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突出柳宗元和永州山水大地的亲密关系,在永州他获得了心灵的悠闲和文字的快乐。

8




大山大水,融入先生深邃的目光里成诗、成文,成著名的《溪居》……潇湘水肆意地流、简朴百姓拼力生存的是《永州八记》《捕蛇者说》……

因为喜欢着,所以坚持,继而长久。一份心上的约,美丽的山水之约,一守就是十年。

生有一份忙碌,可称“闲”,执着一支笔清淡地走,走成生的灿烂如夏花开,心在分行的文字里快乐悠游、不知疲倦地穿梭——守着永州一地的风华,耽于沉醉。

远朝野,居陋室,十年孤寂唯有陌上黄花懂。且迎了一襟陌上的风而去,在纸页上支成篷,永州一日的所获。

山乡的寂寞在纸页上节节铺陈,是美的骈文、惊艳的赋……没有仪式,没有表演的场,陋室里寂寞的文字飘曳成经久的芳香。

永州的山水亦朦胧,或婉约,或简单,皆成先生笔中的点点,永州之甘味,谁细腻地品着了?心借着一支笔,可以飞翔,飞过小石潭,于是有了《小石潭记》,千年魅惑着无数人的眼眸。

心穿越斑斓的春,释一怀的惬意和洒脱,朗朗明月里把酒纵歌,谁捕捉到诗人眼角一抹深邃的忧伤了?

一片土,寂静的土,没有唐长安的繁华、喧嚣,觥筹交错纷呈的气象只能在往昔里寻找。一个人、一支笔,执着地走着,些许的落寞相伴。别样风情的花独然地开在这被唐长安似乎抛弃了的土地上。

一份唯美的收藏要付出几多的热爱?先生捻着一支笔,异地他乡续一文字的缘,山水罢、人文罢,皆成美文连连。

永州的山水承载了太多的馈赠,山青青、水潺潺……莺啼的百啭千回里诉不尽歌者仁爱的情怀。

曾经万般简陋的永州渐披上了盛装,掀起了惊世绝美的脸容,淳朴的影像依然是先生文字里一笔一画的描摹。

站在文字的边沿,看到潇湘水的汩汩流淌,山乡的简约附在其上,皆是先生万幻文字的源。

永州的天空,不改湛蓝,简约的美一如千年前先生的文章。

远山如眉黛悄卧在视野里,摇曳成另一首诗,依然是绝伦的美…… 潇湘水不言寂寞。

2022-04-27



3.学结尾

结尾以景结情,并点明主题,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极限情景”的超越之路 ——读《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

在我们的生存中有这么一些情景:

我们从未选择过它们,而它们却使我们面对“在此世存在”之彻底开放性和疏远性……这些情景中最重要的有偶然、过失以及死亡它们是人生不可逃避的,但又无法改善的状况它们向我们的生活注入一种使人不舒服的对危险和不安全的感觉,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脆弱和无家可归

存在主义学者雅斯贝尔斯把这些情景称为“极限情景”很显然,“极限情景”是指那些不期而至,威胁生存,但又无法逃避,让人恐惧,让人无家可归的事件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就遭遇了这样的极限情景这年正月,德宗去世,顺宗即位,任命王叔文、韦执谊执掌朝政,大力从事改革柳宗元积极投身于改革行列,任职官部员外郎然而好景不长,同年八月,宦官和旧官僚强逼顺宗退位,扶持宪宗即位,改元永贞,接着便对革新派进行政治迫害,王叔文的重要僚属全遭贬斥柳宗元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又于上任途中加

9


555244389.docx 编印:毛念领

贬为永州司马韦执谊、刘禹锡等八人,亦被贬为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亦称“永贞事件”刚要“兴尧舜孔子之道”就遭此横祸,这是柳宗元所没有想到的身为朝廷重臣顷刻间却被幽囚恶地,才堪大用却被有意弃置,本性高洁却被刻意谤毁,志向远大却被强行剥夺生命就这样如一叶孤舟,一苇断蓬,被强行驱逐到了一个令人惶惑的炎瘴之地这种因政治灾祸而遭受贬谪蛮荒的现实沉沦,势必在“僇人”的心中产生一种浓重的悲伤意绪,一种深深的命运悲剧感受

《笼鹰词》写出了这一偶然事件带给柳宗元的悲剧感诗云: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挚电捎平岗砉然劲翮剪荆棘,下覆孤兔腾苍茫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但愿清商复为假,拨去万累云间翔

诗中,诗人既有对过去凌云展翅的深切怀念,有对有朝一日能去除万累,重新展翅自由飞翔的迫切期盼,但也有对现实中横遭凌辱,惊魂难安的残酷打击的悲伤忧患本是“云披雾裂”“霹雳掣电”的苍鹰,却对“草中狸鼠”也惊惧得要“一夕十顾惊且伤”,这正是柳宗元贬谪之下的惶恐与悲苦的心态的真实写照《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开头“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的语句正是对这种心态的简洁表述

被贬出京城的罪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已成为了被整个社会群体和过去属于他们的文化子抛弃了的“罪人”,他们大多只能在蛮荒之地独自忍受孤独与苦难在社会文化圈看来,他们已失去了用处,他们原有的位置也被就顺理成章撤去了而社会文化圈对他们来说,也有如一个日趋陌生了的世界,虽想与之接近但又不得不接受它的抛弃与疏远,这无疑将大大加重他们那种被弃置感的深度和强度在《与萧翰林书》中柳宗元写到:“悲夫!人生少得六七十,今已三十七矣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人生真的是充满悲哀,那种因社会地位的陡降而产生的巨大的失落感,以及被疏远被隔绝的孤独落寞感,都在柳宗元漫长的谪居生活的体验中,更切实地转化成生命短暂,抑郁无助的一声叹息先前满腹豪情无所不能的改革者,此时不得不感叹人生的短暂世界的逼仄了,人生真是有限的啊!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次的“极限情景”的体验中,柳宗元的内心世界有了很大变化先前那个踌躇满志慷慨勃发的柳宗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惴栗不安惶恐孤独的柳宗元他就成为一个失去自我的人了!他就成为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了!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然而,我们所了解所爱惜的柳宗元,最终还是超越了这次“极限情景”的体验,成为了一位有着“孤峭严峻、冰清玉洁”风格的作家那么,柳宗元是如何突破这有限逼仄的时空,实现对“极限情景”的超越的呢?

(二)

中国传统文人有着与柳宗元相似经历的不在少数面对种种“极限情景”的考验,面对有限的人生,他们有着不同的处理办法如屈原自沉汨罗,留给世人一个清高绝傲的背影;如李白沉溺酒乡及时行乐,“开琼宴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如阮籍徉狂,扬雄著书等等每个人都在寻求着自己的突破之路,用自己的方式阐释着自己所理解的生命的意义然而屈原的方式李白的方式阮籍的方式算不算对“情景极限”的超越?什么才是真正的“超越”?俄罗斯思想家弗兰克说:

生命的意义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那意义本非与生俱来,生理的人无缘与之相遇那意义由精神所提出,也由精神去实现,那便是神性对人性的要求这要求之下,曾消散于宇宙之无边的生命意义重又聚拢起来,迷失于命运无常的生命意义重又聪慧起来,受困于人之残缺的生命意义终于看见路

所以,真正的“超越”应该是对内在的精神的建立,并借此重新发现自我以至建立起新的自我,从而能够实现对苦难无常的命运的“坦然”面对屈原放弃了自我的生命所以“超越”也就无从谈起;李白“借酒浇愁愁更愁”,也无从找到自我他们都没有实现对“极限情景”的超越那么,柳宗元呢?他有没有实现对“极限情景”的超越呢?他又是如何超越的?

在贬谪之初,柳宗元也完全失去了自我,陷于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境遇中我们且看《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描述:“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

10


2022-04-27

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及,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一段的节奏有两种读法一种可以看作急促如夏日酝酿许久才得奔泻的暴雨,无休无止,天暗地暗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登山泛水,为摆脱沉重的精神枷锁,柳宗元以近乎疯狂的举止企图寻找什么又似乎要忘掉一些什么于是登山是为了喝酒,喝酒是为了一醉,一醉是为了不醒,不醒是为了苟且偷生他疯狂的用精疲力尽来耗尽生命个体的能量另一种则是缓慢而行,沉重踱步他无所事事,漫无目标,走到哪儿算哪儿然而无论哪种理解,我们都可以看到柳宗元的生命的耗费,说他是充满恐惧的小老鼠也罢,说他像无头的苍蝇也罢,这都是一段浑浑噩噩的人生贬谪使柳宗元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柳宗元的转机其实只是来自一次偶然的邂逅:“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始指异之”本来只是随兴而游,跟以往的“漫漫而游”并无任何区别,如果没有特别的发现或者特别的刺激,这也许又是浑浑噩噩的一天,往常的游玩经过又是如此而已然而,也许只是无意的一瞥,柳宗元的手指停下了,眼神凝住了,语言停滞了,一个“异”字揭示了那是一个断然不同于以往的所在,而且不仅是不同,大概还是一个柳宗元潜意识中日夜寻找的所在,这一点也许连他自己也没有发现这里一定有他需要寻找的东西于是,他一该往日的架势,目标明确,果断干脆,急切热烈,“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可以想见,这是柳宗元遭贬以来多么少有的举动!就如一个濒临绝境之人突然看见了远处的希望之火,他不顾一切地向前奔去!

西山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它以其独有的豁达博大真诚地向柳宗元伸开了双臂: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西山的高峻,使他一下子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视野,这种视野毫无阻隔,一望无余,以前所谓的高山、深壑、白云、老树,所有阻隔视野的事物全都在他脚下了他不再是处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了,他获得了一种无限的感觉,他感到了自然界的博大永恒,他也被融入了这种博大永恒诞生、死亡;健康、疾病;希望、绝望;成功、失败;幸福、痛苦;平静、恐怖……人生的这些牵绊与天地的博大永恒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这真是醍醐灌顶般的感受!这真是一次伟大的经历!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对柳宗元来说,这真是一种对生命永恒境界的发现和体验,真是一种对人生苦痛的释放和超越西山的高峻,给了他一种“不与培塿为类”的傲骨,使他得以摆脱“僇人”的自卑和压抑,超脱社会世俗的羁绊,从而获得了精神的解放:“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在他的“天地同宽”的心胸里,羁绊视若无物,精神空前舒畅,自我回归王者所以他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这正是一个新生的柳宗元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柳宗元的新的精神世界已经得到建立,生命意识又回归到了他的体内“曾消散于宇宙之无边的生命意义重又聚拢起来,迷失于命运无常的生命意义重又聪慧起来,受困于人之残缺的生命意义终于看见路”柳宗元初步实现了他对“极限情景”的超越在有限的人生面前,他获得了一种“无限”的生活哲学

(三)

柳宗元对“极限情景”的超越,可以理解为一次偶然的巧遇,因为,在此之前,那种浑浑噩噩的生活差不多持续了有五年之久如果没有这次巧遇,谁又能保证中国文学史上会有《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出现呢?谁又能保证《永州八记》的存在呢?当然,我们还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宿命,倘若不是柳宗元不倦的寻找,倘若不是柳宗元在命运的安排下来到了永州,倘若不是西山真诚的袒露,谁又能保证这次伟大的邂逅呢?或者,我们还可以把这理解成自然的博大,正是它的精心安排,让一位身处苦难的人走到了这里,来了一场心灵深处的对话

自然,它为每一个苦难之人都安排了一个慰藉之所,使他能够超越有限的人生在这里,不得不引用一段很长的文章来说明这一点,因为我没有更好的文字来表述了:

太阳快要下山了,翻过山顶,下了山恐怕要到了忽然,一步登上了山顶,还没有来得及细看就立刻惊呆了一望无际的山峰,一层一层地铺开来伸出去脚下的山峰几乎就立在群峰的中心,又稍稍高于四面八方的群峰,高到周围群峰的全景都一起看到了眼里千山万岭起伏不定地交错着,像一片

11


555244389.docx 编印:毛念领

浪涛起伏的海洋一个巨浪涌起来,一个巨浪平下去,澎湃追逐着一直追到不见边际的远方刚刚走出峡谷的环抱,天从来没有这样高大,地从来没有这样广阔,心中的狭窄和闭锁突然打开了,精神飞进了不可思议的时空……(作为)云南人,山不是没见过,但是云南的大山小山没有一处不葱茏,是不能直接看见大地的,不但有时在山里看不见山,就是到了山顶也从来没有看见过千山万岭这样宽广无边的全景在近处,山顶的土地上弯弯曲曲地伸展着一条跨过山顶的小路,远处的山峰就看不见还有道路存在的痕迹了秦将白起北筑长城的大军也许走过这条路,公子扶苏被放逐时也许走过这条路,李闯王的农民军也许走过这条路,毛主席、刘志丹也许走过这条路,恐龙,猿人,世世代代的穷人富人,有名无名的芸芸众生也都走过这条路但是,这又怎么样?有什么痕迹?天长地久,现在就看见了多少千百亿万个夏天过去了,多少千百亿万个冬天过去了群山也许变化大,也许变化小但是,空间是天地,时间是千百亿万年这里没有田地,没有房屋,没有树木,没有花草,没有走兽,没有飞鸟,没有生命,没有人的文明,到处是完全没有覆盖的土地,到处是黄土自己的本色天地之间的一切间隔和遮拦都扫空消失了,天地都袒开了自己本来的真相情专意深地互相对望着这就是“皇天后土”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就是这种样子了!……太阳降得更低,湛蓝的天空蓝得更加深邃浓郁,低空是淡蓝淡红淡黄淡紫渐次融成的暮霭山谷中的黑影慢慢从下面漫上来,布置成虚无深沉的底色烘托着突然把一切精粹都凝聚起来投射到群峰山顶上的金光,壮丽宏伟的海洋,满目都是黑影中辉煌耀眼的灿烂

正是自然,使人从社会性的烦恼苦痛中解脱了出来,进入了一种与天地万物交游的博大永恒境界这种境界神秘、持续、无边无际柳宗元能够超越自身的“极限情景“,正是得益于这偶然的际遇也许有人会拿他和苏轼比较,说苏轼的超越更具有主动精神那么,谁又能说,苏轼的超越没有来自柳宗元的启发呢?不管如何,柳宗元的超越,给了我们绚烂的文学篇章,也给了我们人生的启示



1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0629edef5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