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爱心教育谈

2022-05-07 23:25: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职业高中爱心教育谈》,欢迎阅读!
职业高中,爱心,教育
职业高中爱心教育

作者:张晓丽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5年第11



安徽太和第二职业高级中学(236600)张晓丽

[摘要]职高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区别,教师教育管理的侧重点也不相同,要做到不以成绩来衡量他们,平视教学,用心、用爱抚平学生受伤的心灵,并开展赏识教育。

[关键词]职高教育平视教学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127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真正踏上中职学校的三尺讲台,才发现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则需要融入更多的现代教育理念和以生为本的精神。职高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很多方面都有区别,教师的侧重点也不相同。作为一名行走在职业教育一线的教师,对此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成绩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但它并没有因为是“国家重点”而收到更多高分数的学生。每年中考结束后学校的录取情况总是不太令人满意,因为我们几乎集合了全县所有普通高中挑拣剩下的学生。那这种情况是不是就意味着职高生就没有优点可言了?不是的。因为我们不能以成绩来衡量他们的能力。以我校为例,每年举办的国家、省市级别的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学生均有获奖。幼师专业的学生基本功扎实,专业素能强,他们总是很抢手,甚至一些在校学生被个别幼儿舞蹈中心聘请做教练,真正做到学教结合。演讲比赛中,我校的学生代表和重点高中的学生同台竞技,很多次都能拔得头筹,并且在省市都有获奖。一年一度的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安徽赛区,我校的学生也是榜上有名。这些都是闪光点,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我们一味地抓住成绩不放,学生累教师也累,学校也没有发展的空间。既然是职业教育,我们就应该以职业为主,形成我们独特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因有特长而充满自信。

二、平视教学,拒绝俯视和仰视

“俯视”有盛气凌人的威严,“仰视”则有一种畏惧的心理。这两者都不是一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轻松愉快的交流,只有“平视交流”才可让双方处于一种平等交流的状态。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往往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因为教师总是把自己放到师者的位置,高高在上,大有“我的讲台我做主”的心态,而学生则可能持有一种拘谨畏惧的心理,这种状况怎么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呢?课堂上,教师高高在上讲着对于学生来说“高深”的知识,学生或畏惧或抵触不配合,这样的教学不能算有效,这样的交流不能算和谐。所以,教师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坦诚相待。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平等。教师和学生都要把自己放在和对方平等的位置上,只有双方保持平等的心态、平等的语气,才可实现平等的交流,也只有做到平等交流才能保证交流的顺畅,才能出现和谐的景象,才能进一步推动教学的发展。

三、用心、尽心、尽责、用爱抚平学生受伤的心灵

中职生来到职业高中,大多数人其实是不甘心的,但在成绩面前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成绩不好,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可能在小学初中就处于中下等,这样的成绩自然得不到教师的青睐、同学的艳羡,更多的是呵斥与鄙视。这样的学生进校后,如果教师也是带着有色


眼光去看待,那么他们会很快厌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个时候,教师所能做到的就是用心、尽心、尽责、用爱抚平学生受伤的心灵,平时多关心,上课多用心,生活上多费心,出现问题

及时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沟通交流,向学生敞开心扉,让学生看到教师的诚意。

四、赏识教育很关键

职高生之所以破罐子破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人赏识。他们并非没有闪光点,只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注点不一样,他们在“以分数论优秀”的年代,显得狼狈不堪。另外,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赏识,这是物质上的爱替代不了的,当然赏识要真诚。有个学生在邮政局上班,他感叹如果不是当时笔者对他的赏识,他的命运也不会被改写。那时,笔者担任他们班语文老师,痛心于这些学生大把挥霍青春年华而不知珍惜,尤其是他,于是苦口婆心地劝、声色俱厉地批评,他还是不为所动。直到有一天,笔者让他帮忙核对数据,他很认真,笔者突然想这会不会就是个突破口呢?趁此机会表扬了他的态度,并且之后总不间断。笔者真诚地赏识他,他也慢慢转变,毕业时考取了石家庄一所高校。教师要善于赏识学生,让赏识成为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时时给学生树立自信,要相信每朵花都有它的花期。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2]王晓春.今天怎么做老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4]张鹏.培养孩子成长的21个关键[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5]余国良.爱与智慧[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陈剑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057ceb1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1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