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欢迎阅读!
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目的:
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设疑提问,启发引导,讨论交流。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秋兴》背诵,交流《秋兴》改写。 二、导入新课,《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漂泊之感和思念故乡之情)。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1) 学生单读----指出所读优缺点。 (2) 教师范读。
(3) 学生集体朗读,注意音调。语速。感情。
2、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怨恨)。 四、赏析诗歌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写什么?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3、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4、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有何效果?(你能说说这联主要讲了昭君的什么吗?) 5、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6 、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7、 “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8、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板书:
首联 引出歌咏对象 入题 颔联 写昭君悲剧的一生 铺垫 颈联 揭示昭君悲剧根源 铺垫 尾联 点明昭君之怨 高潮
五、朗读(体会昭君绵绵无绝期的怨恨之情)、背诵。 六、归纳寓意
点拨启发:《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1、简介写作背景。 2、讨论、归纳。
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板书 昭君----画图省识----汉元帝----身死异国——借 古
诗人----漂泊西南----唐皇帝----有志难展----伤 今
七、布置作业:1、背诵。 2、根据本节课所分析的内容,将《咏怀古迹》改写为一篇400字的写景抒情散文。 八:教学反思:
《秋兴》改写存在的问题是,个别同学没按要求改写为写景抒情散文,议论或者记叙的内容较多。优秀篇目以发表在班级博客上。《秋兴》改写_三尺伶_新浪博客
《咏怀古迹》的思想情感学生把握比较好,因为对王昭君的故事比较熟悉。 附改写一篇: 《秋兴》改写
高一(8)班 赵晓晖
水落无声。载着这思念般晶莹的露珠,承着这秋日凄凉的风,满目枫红,瞬间,凋成一抹浓郁的哀泪,逝成一缕痛心的残伤。悠悠坠入这河流之中。奔腾无息。划过如峰般屹立的巫山,翻卷的浪花腾起无尽的白雾,带着些许迷离的希冀,涌入这阴森的巫峡之中,纵使这是条不归路,纵使乌云已要将我的呼吸埋没,纵使天地的阴沉要将我溶成一缕幽魂,我仍想要,想要,想要让我的躯体划过尖锐的石缝,想要奔向那遥远的光商这中,我不知这样的挣扎已涌动了多少次,只知道这小道上的花儿沁出的香气已萦绕了两时,我不知对月我已独吟过多少次“悲哉秋这为气也,萧瑟会草木摇落而变衰”,只知道这不知尽头的路上早已败花两载,在这沉浮这中,落花无声。只余我,寂寥一人,慢慢徘徊于这侧道之上,看向那遥远的北国之城,咽下心中的冰凉。北国之城,寒如雪,你又可知远方正有一颗炙热的心为你跳动;北国之城,硬如铁,你又可知远方正有一男儿为你洒尽柔软泪;北国之城,高如天,你又可知远方正有一叶扁舟还在江底困苦哀伤;北国之城,漠如冰,你又可知远方故人对你如海般深沉的爱恋思念;北国之城,孤如鹰,你又可知,我归心似箭的急切。落泪无息。
谁人解我相思苦,谁人理我相思泪。只愿为你落下无言泪,只愿为你凋尽红颜,只愿为你独守这孤峰悠悠叹息,只为那藏着我啼哭的故地,纵使孤苦一生,也不悔。
你怎又可知,怎又可知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03f351714791711cc7917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