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农学论文-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欢迎阅读!
农学论文-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
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
油桐是特产于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其种子所制的产品——桐油,是称誉于国
内外的重要工业原料。油桐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群众培植经验丰富。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敬请方家指正。 一、桐人工种植的源起
中国人工栽培油桐始于何时,难以定论。但它是伴随着人们对桐油的利用而进行人工种植栽
培的。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隋唐时期已开始大量广泛地利用桐油。《文物》1983年第3
期载《川杨河古船发掘简报》中说,隋唐古船“外涂桐油”,“缝隙”和“接头”均填“油灰”,
而且“铁钉帽亦用油灰封固”;《唐语林•政事》中也有“勘每船板、钉、油、灰多少而给之”的记述,表明隋唐时期桐油已被广泛应用于造船业中。文献中最早记载油桐树的是唐
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该书载:“罂子桐,有大毒,压为油,毒鼠立死。摩疥癣、虫疮、
毒肿。一名虎子桐,似梧桐生山中。”说明油桐在当时已有了罂子桐、虎子桐两种名称,这可
能是生于旷野山中的野生树或零星小片状人工栽培树。 到了宋代,官府中的将作监设有“桐油作司”,说明了桐油在当时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油桐
生产的重要性较隋唐时期有了很大提高,以及社会对桐油的需求量大为增加。因此,人工大
规模培植油桐树业已开始。北宋时安徽铜陵布衣陈翥所撰《桐谱》中载,油桐“实大而圆,
一实中或二子,或四子,可以取油为用。今山家多种成林,盖取子以货之也。”[1] 从这一记
载中可以看出,当时已有大规模人工种植栽培油桐林,并进行取籽榨油货买的商品生产活动。
因此,中国人工植桐的历史不迟于唐代初期,最早可上溯至魏晋六朝时期,因为这时期江南
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经济开发活动,人工植桐很可能就始于此时期。 宋代文献中还有关于油桐树形态特征的记载,如苏颂《图经本草》说:“南人作油者,乃冈桐
也。有子大如梧子。”寇宗奭《本草衍义》中说“荏桐,早春先开淡红花,状如鼓子花,成筒
子,可作桐油。”油桐之名除了罂子桐、虎子桐之外,还有冈桐、荏桐之名。宋代桐油出产地
有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区,但以四川、湖南为最。《桐谱》中说“蜀桐独为美”。
湖南《永顺县志》记载,永顺县在宋初就把桐油作为向宋王朝纳贡的第一宗贡品。[2]
二、明代油桐种植业
明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对桐油需求量的日益增多,特别是明王朝大力提
倡种植油桐树,促进了油桐经营利用活动的发展。《明史•食货志》载:“洪武时,命种桐、漆、棕,于朝阳门外钟山之阳,总五十余万株。设„„桐园百户,二甲军二百四十。„„
桐树岁得油百五十斤,欲以资工用省民力,而所费几百倍,然太祖为之不惜,意在率民也。
至宣德三年,朝阳门所植漆桐棕树之数,乃至二百万有奇。”[3] 由于官府的大力提倡,当时已有较大规模的油桐林的经营,油桐种植业已开始形成。明《遵义府志》载,贵州遵义地区
“桐油树,郡无处不有,„„十月子熟,去壳去米,曝干,碾末蒸熟,用篾箍棕皮,包之如
鼓样,榨取油,灯烛皆资之。”[4] 明《赣州府志》载,江西赣州地区“土性宜茶桐,楚、蜀
亦出桐油,而不及赣之胶粘清亮,可入漆也。每岁商贩,不可胜计云。”[5] 清光绪《广德县
志》引《明史•水经》说,安徽广德“琳塘杨滩诸处多有桐林,居水取子榨油,疑桐水
得名于此。”[6]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湖北地区“油桐枝干花叶并类冈桐而小。树长亦
迟,花亦微红。但其实大而圆,每实中有二子或四子,大如大风子。„„人多种莳,收子货
之为油,入漆家及艌船,为所需。”[7] 此外,明弘治、正德、隆庆、嘉靖、万历间的许多地
方志,均把桐油作为地方重要的特产予以记载。可以看出,明代油桐种植经营遍及南方长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0088e288b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