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革命不息 电波永存——简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欢迎阅读!
革命不息 电波永存——简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作者:张 军
来源:《剧作家》 2021年第2期
张军
上海歌舞团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中国原创舞剧之佳作。该剧取材自100位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以上海解放前夕英勇牺牲的地下工作者们为原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原创,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谍战氛围等元素,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感受。用舞蹈来展现谍战故事,是创作者创作实践的真实体验。以总编导周莉亚、作曲杨帆、灯光任东升、服装阳东霖为代表的主创团队,在创作理念、舞蹈形式、叙事结构和美学风格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践和创新,使观众在无声的肢体语言舞蹈的世界里,既能看懂故事,又能体会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更让人们钦佩他们结构故事、铺垫悬念以及运用舞台的综合能力。
舞剧,顾名思义就是舞蹈和戏剧的结合体,是一种不仅仅是单纯展现肢体语言舞蹈本身的形式美,而是从舞蹈本身出发,讲述一个故事、表达一种情结的戏剧形式。它通过舞蹈艺术完成其表现性,用写意性和写实性完成戏剧情节。舞剧虽然在写实性方面有些欠缺,但写意性在舞蹈、舞美与音乐等方面更为注重。这种生动气韵在观众视觉中能无缝结合产生共鸣,使戏剧故事内在的情怀和意蕴准确地呈现出来。舞台上虽然没有语言,但观众对情节、场景、人物关系的了解更加主动,更加主观,更有沉浸感。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摒弃了以往“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认知,对红色经典进行了全新演绎,把石库门、弄堂、报馆、旗袍裁缝店等上海的城市特色细致入微地呈现在舞台上,以电影的标准,故事先行,牵引人物。在人物设定上以主要人物以及他们周边的事构成戏剧冲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互通的,表现人物之间、人物与自我的关系成为该剧特色之一。剧中人物都有双重身份,白天、夜晚各一副面孔,他们与其他主要演员之间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即使是“不入眼”的花童或是“机灵”的小裁缝,在剧中都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该剧角色众多,但人物关系并没有变得繁琐复杂,观众依然能够随着剧情的深入,理清人物关系和剧情发展方向。
戏剧与舞蹈的完美结合,电影手法娴熟运用,是这部舞剧又一亮点之一。在舞剧的编排中,编导运用了倒叙、插叙,以及蒙太奇等电影独特的叙事手法,将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所思所想完全展示在观众面前,观众看后犹如观看电影一样,再造电影演出模式。剧中多次运用灯光将舞台分为多个空间,如男主人公发现裁缝遇害后,在想象中推导裁缝遇害的全过程,女主人公坐在特务伪装的黄包车上,设法自救的惊险一幕,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下,剧情齐头并进,达到同步;在李白与素芬从相识、相知、相恋相爱,到共同坚守革命理想,彼此相濡以沫,从战友到情侣、到夫妻的感情经历中,编导又一次设立不同空间,用四队双人舞分别以不同的事件推动叙事。这些典型的平行蒙太奇,让人感叹编导设计之巧妙。
《永不消逝的电波》发生在解放前夕的上海,编导为了符合故事的发展和观众的审美,把“上海特色”作为这部舞剧表达的中心,这也是该剧的特色之一。矮凳、蒲扇、栅栏式折叠电梯门、阁楼上木质床等符合年代特征的“上海景象”成为再现“真实故事”的重要素材。选用上海老歌《渔光曲》的伴随“弄堂旗袍舞”,将上海“小女人”娇羞形象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能够直接感受到充满年代个性的音乐和舞蹈氛围。这种上海元素、时代符号呈现出的年代感,不仅走进了观众的内心,同时也使观众满足了视觉的审美需求。
该剧唯一感觉有些缺欠的是女主角捂着肚子离场那段戏,为了表现女主人公痛苦的心情,可以用一小段独舞来表现,然而她只是步履蹒跚地走下舞台,犹如僵尸,缺少舞蹈性、艺术性。这部没有台词,没有夸张人设,就是通过精湛的舞蹈表演、精巧的舞台设计、精致的配乐的舞剧谍战作品,能将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表现得如此生动、震撼,极具感染力,令人赞叹。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创作评论中心)
责任编辑 岳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fdfbaecce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