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玄奘出家之因》,欢迎阅读!
玄奘法师出家问题初探 涪陵五中 勾老师
我的第五讲想说一说玄奘出家的历史状态,为了获得一些相关的知识,上课之前几天就想在网上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以前我有什么疑问,在网上一般都可以获得解决,这次我在网上输入“玄奘为什么要出家当和尚”搜索时,却没有相关的解读,这大大超出我预料。
这么一个我认为是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就没有答案呢?
后来,我想了一下,我们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常见的,稀松平常的事,当我们问一问为什么的时候,这个事就变得很有意思起来。
比如,人们为什么要吃饭, 比如,我为什么不爱笑,
比如,人们为什么爱说别人的事 等等,等等。。。。
还是言归正传吧,说一说我第五讲要说内容:玄奘为什么要出家当和尚? 依据近近近几年我的阅读和收集的资料,我归纳了这些原因: 1, 家境变故, 2, 生活所迫
3, 玄奘二哥的直接参与
4, 社会国家对僧人的优惠生活奉养
先说1,家境的变故,法师姓陈名袆,其家河南东都洛阳30公里多偃师县缑氏村,是他的爷爷陈康的食邑之地,这支陈姓人家从陈康开始在这里定居,这是一个世代官宦人家,只是法师的父亲陈慧因隋朝动荡,官场腐败才未入官场。法师是陈慧的第四子,备受父母疼爱,我们可以推想,父母对这个小儿子是寄予非常大的希望的,这希望一定不是让小儿子长大去当和尚,应该是继承祖业和完成自己的未尽之志,所以在法师儿童时代和少年时代,都是法师的父亲亲自教育培养,传递儒家思想,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法师“幼而圭璋特达聪悟不群。年八岁父坐于几侧口授孝经。至曾子避席。忽整襟而起问其故。对曰。曾子闻师命避席。玄奘今奉慈训。岂宜安坐。父甚悦知其必成。召宗人语之。皆贺曰。此公之扬乌也。其早慧如此。自后备通经奥。而爱古尚贤。非雅正之籍不观。非圣哲之风不习。不交童幼之党。无涉阛阓之门。虽钟鼓嘈囋于通衢。百戏叫歌于闾巷。士女云萃其未尝出也。 ”
从这资料看和推论,法师的父亲没有打算把他培养成和尚,法师从小学习的都是儒学经典,法师的志向也不是长大之后做和尚,法师的宗族也不是那样的希望。
在法师五岁的时候母亲离世,在法师十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我把这个事件看成是法师一生的重大事件。这无疑是影响法师未来成长和人生发展方向最大的问题。父亲去世了,生活,生存,生计的事就成了大问题。换言之怎么活下去就是一个问题。这是多么伤感的事哦。原来的快乐,原来的家族的希冀,原来的亲人厚望,没有了,失去依托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生存。
法师是老幺,第四子,上三个哥哥,还有姐姐,我想他们都是有些有肉有情有义的人,我想他们对这个小弟弟的生存抚养的事一定细细的认真的讨论过,在诸多的方案之中,经多方权衡,最后才确定由法师的二哥长捷法师带到寺院去。理由是什么呢?我们做这样的推想:
一, 由于长捷法师出家早,有些名气,带个小弟弟来吃饭,寺院的和尚们有个没
有多少意见。
二, 法师自幼天资极高,由父亲教育文化底蕴了得,儒学经典尚且一学即通,到
寺院学佛经,应该是一点问题没有,又有哥哥教佛经,将来考一个和尚资格
应该没有问题
三, 汉魏六朝,当和尚的男人不少,为什么要当和尚,原因多多。有人是父母因
为什么送去的。有人是出于志愿去的,有人是出于理想去的。。。等等,我想法师去寺院,是出于生活所迫。前面我已经说得这支陈氏家族,是官宦世家,他们的后代走的是儒家入世的路子,孩子长大是要光宗耀祖,要做官的要兼善天下的。只是生活没有让法师走这个路子。生活是让法师的哥哥带到寺院里求生活了,走了从儒学改为学佛学了。
四, 为什么那么多的男人(还有一定数量的女人)要做和尚(或者尼姑)呢,
因为如果做了和尚就等于吃国家粮了,一切由过供给,衣食无忧,叫做吃皇粮也罢,叫做做和尚公务员也可以(呵呵呵)。
寺院的和尚靠什么吃饭呢,根据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研究,我们看到东晋初期,还没有独立的寺院经济,当时的僧徒生活是靠大官捐助的。
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发展,寺院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经济。寺院开始占有土地,并采取一般地主的剥削方式,并享有免役免税的特权。
到了隋唐,寺院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唐代实行均田发,皇帝和官僚都受永业田,僧寺道观也比排除在均田法之外,道士,僧人每人各田30亩,女冠女尼给田20亩。寺院有常住田,一百人以上不得超过十顷。
这样看来,当时法师的二哥长捷法师把弟弟带去寺院,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做出的决定。这不但解决的生计问题,也为法师后来的发展寻到了另一个方向。 现在的问题就是法师如何取得做和尚的资格了。法师取得和尚的资格,跟机缘有很多关系。
法师出家的时间在公元609年,即隋炀帝大业五年。这机缘的因素如下,一,人必须在洛阳净土寺,二,对佛学有相当的理解,三,这年隋朝的和尚资格考试考场(剃度)当设在洛阳净土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有这样有趣的记载:
俄而有敕。于洛阳度二七僧。时业优者数百。法师以幼少不预取限。立于公门之侧。时使人大理卿郑善果有知士之鉴。见而奇之。问曰。子为谁家。答以氏族。又问。求度耶。答曰。然。但以习近业微不蒙比预。又问。出家意何所为。答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果深嘉其志。又贤其器貌。故特而取之。因谓官僚曰。诵业易成风骨难得。若度此子必为释门伟器。但恐果与诸公不见其翔翥云霄洒演甘露耳。又名家不可失。以今观之。则郑卿之言为不虚也。
这既是法师出家的经过,我说是机缘也是基于这段记载。
法师就是在净土寺出家,法名玄奘。法师把一生的献给了佛的事业 ,成为一代佛学大师,成为了中华脊梁,成为了世界伟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fd2b2260508763230121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