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研究》,欢迎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
法研究
摘要:创新型社会需要培养大批的具有创新思维的科学技术型人才,小学科学作为科学教育的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任。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科学主体性,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和合作探究的契机,使其在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具备提出创造性见解与方案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自主意识与思考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科学;探究学习 1、创新思维的特征及意义 1.1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
一是突破传统性。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从新的角度出发、用新的思考方法来解决现有的问题。现有的科学问题虽有较为常规的解决方式,但学生不应仅基于现有成果与前人经验验证式地进行科学实践学习活动,而应打破常规,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原有的科学问题,以新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究,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是突破传统的探究,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是创新品质在思维领域的具体实践与应用。
二是主体创造性。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自主思考探究过程中形成的思维,而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学习而形成的思维。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学习的支持者和思维的引路人,但是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创新性的思路与方法都是经过学生自主探索思考而提出的,学习过程应闪烁着学生创新的智慧的火花。
三是思维变通性。变通是创新的前提,所谓“穷则思变,变则通”。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求变的思维,是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寻求最优化路径,这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精神与宝贵品格。
1.2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首先,培养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认知挑战是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认知心理学表明,小学生有着较强的挑战欲望,希望在自主探究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就感。这种学习成就感和获得感正是他们
学习兴趣的来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具备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一个个具有思维难度与挑战价值的科学探究问题,了解学习科学的价值与意义,保持较高的科学学习热情。
其次,培养创新思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科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其中科学思维就是核心素养在思维层面的要求。创新是科学的灵魂,为科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提出新颖而具有价值的观点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使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发展质疑、批判、检验与修正的思维,有助于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为其学习科学奠定基础。
2、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于课堂,要发挥小学科学课堂的主渠道功能,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培养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应用对话式、探究式和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科学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开展探究式学习,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育学生创新思
维科学探究是观察科学现象、解释和解决科学问题的途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突出学生科学学习的主体性,多开展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的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活动,在探究式科学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亲历科学学习过程,对不同观点、结论和方案进行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和方案,培养其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
2.2实施开放式学习,营造民主学习氛围,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习环境具有重要的育人效果。创新思维需要有良好的生存土壤,而这个“土壤”就是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只有在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在其乐融融、师生互动的课堂生态下,学生才能乐于思考、敢于表达,创新思维才有孕育和生长的空间。因此,创设开放式的科学学习环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十分重要。
首先,以开放的课堂形式启发创新思维。课堂组织形态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思维活跃度都有一定影响。小学科学课堂应彰显自由、民主和开放。一方面,要打破传统座次的约束,尤其是在开展科学实验、科学活动时,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教室外,或围绕教师(教师在中间)坐在一起,这样便于学生清楚地观看实验等等,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科学小组的建立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关系亲密的学生在一个科
学小组中学习,不仅便于组织教学,也更方便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朋辈互学的功能。在这样的课堂生态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发散,更具有创新的空间和土壤。
其次,以开放的学习过程启发创新思维。开放的课堂既注重知识与技能,又注重过程与方法;如果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是由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决定的,那么过程与方法则是自主开放的,只要能达成科学的学习目标、完成科学探究任务,学生以怎样的方式方法来开展探究学习则不宜受到限制,而应受到引导和鼓励。
2.3打造生成性课堂,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科学课堂是能生成知识的课堂,其能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勤于思考、乐于表达,创新思维的火花闪现在课堂中,这是有意义的课堂和高效教学的重要标志。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对话式课堂引发学生思考。课堂对话既是师生语言的交流,更是师生智慧与思维的碰撞。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分享创新性思维,促进课堂生成。
2.4组织实践性活动,创设科学实践契机,强化学生创新思维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科学实践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积累科学经验的综合性学习渠道,同时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教师要组织开展丰富的科学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结合但不囿于课堂所学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寻找最优化的科学实践策略。
结语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自然学科,不仅要教授学生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思维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居文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8):58-59.
[2]童欢.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J].新课程(综合版),2019(01):206.
[3]徐海霞.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21):18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fd115696f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