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说课稿

2022-09-02 07:05: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凡卡--说课稿》,欢迎阅读!
凡卡--说课稿
凡卡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凡卡》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年级下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鞋铺学徒凡卡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沙俄时代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劳动人民的同情。从表达上看,本文有两个特点:一是在讲述凡卡的悲惨遭遇时,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二是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应引导学生好好体会。

下面来说说学情。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初步把握课文内容,读懂情感,但是课文篇幅较,结构复杂,要牢牢抓住文章的几条主线,深入走进文本,体会人物情感,还有难度,而且学生对于沙皇统治的背景了解较少,因此,还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思想提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通过自主识字,联系生活实际,会写“锈"“摩”等15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摩平"“抽噎”

等词语;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

生活;

通过研读、合作交流,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

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我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难点是领会作者信和回忆穿插叙述的表达特点,并体会对比、反衬、暗示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有:引导学生以读为本,抓住关键语段和词句,深入体会人物情感;另外,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和表达效果。

下面重点来说说教学过程。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导入,揭题。从前一篇课文入手,我的导语设计如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

故事让我们感慨不已,当时丹麦的穷孩子命运是多么悲惨!今天,我们来学习15《凡卡》,看看他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揭题后,我将指名学生回答,在课前预习时收集了作者的哪些资料,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作者资料:契诃夫,俄国杰出作家,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注重描写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

教师介绍背景:这篇小说写于1886,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这样的导入,既联系了前文所学的内容,又自然引出新课,还使学生了解了作者和背景,为下文学习做了铺垫. 二、初读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我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借助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②想一想,课文写了凡卡的哪些事情,用笔标注出来。带着这两个要求,我将给足时间,让学生去学。巡视的过程中,我将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输入大屏幕.2、交流、反馈。大屏幕出示词语,预设会有:摩平、蘸了蘸、抽噎。我将重点指导“摩”“蘸”“噎"的书写,笔画较多,请学生工整地写在学习单上,投影展示;并指导读好“摩平”,注意“摩”是多音字,让学生组词.然后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开小火车读,全班齐读,


加以巩固。3、指名学生回答,课文写了凡卡的哪些事情。预设学生会说,凡卡写信的事,我顺势追问,还有其他事情吗?请其余学生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最后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凡卡信中悲惨的学徒生活和回忆乡下的快乐生活。 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扫除字词障碍,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研读重点段落,感受写法。我同样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请学生找出信的内容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并说说读到了什么。在此,我

会引导学生发现,信的内容都用引号引起来了,但是如果碰到连续引用,中间的下引号就省略了,如1012段。接着,指名学生回答,从信中读出了什么。预设学生会说,凡卡的生活很悲惨。聚焦第8段,请学生读一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他的悲惨的,用笔圈画出重要的动词。预设学生可以找到:揪、拖、揍、捞、戳这几个动词,扣住词语,展开想象,当时凡卡的遭遇,挨打,挨饿,痛苦,令人绝望的,作者用几个传神的动词就描绘出来了,请学生再来读一读,感受用词的准确。然后请学生默读第11段,想想为什么要写这一段的内容。预设学生会说,写莫斯科人们生活很好,更加突出了凡卡生活悲惨。教师顺势引出,这就是用了对比的手法,反衬出凡卡的生活很悲惨,引导学生将第8段和第11段对比着来读一读,加深感受。

2 请学生找出回忆乡下生活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思考读出了什么.预设学

生会说,乡下生活很快乐,很自由。我顺势追问,真的很快乐吗?引导学生去抓一些关键词来理解,学生仔细读后,会找到:干冷、冻僵等词,会发现爷爷只是一个守夜人,圣诞节还要挨冻去砍树,其实生活很清苦。教师补充,正是因为生活清苦,爷爷才把凡卡送去城里做学徒,学一门手艺,指望他混一口饭吃;但是,相比于城里的生活,乡下的日子已经很快乐了。这里再次引导学生体会对比、反衬的作用。

教师小结:课文就是将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织起来写的。

3 请学生读读16-21段,感受文章结尾,想想爷爷能收到信,接他回去吗?预设

会有学生说,可以收到,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回忆五年级学过的信封的写法,上面必须写上详细的地址,而凡卡只写了“乡下"爷爷是收不到信的.那为什么最后要写凡卡的美梦呢?教师点拨:这种结尾是欧亨利式的结尾,“含泪的微笑",凡卡的梦这么美好,但是我们知道,他的爷爷收不到信,他的梦不能实现,这是以喜衬悲,更显悲剧色彩。文中也有一些暗示,请学生试着找一找,预设学生会找到:醉醺醺的邮差,暗示他的信有可能会被弄丢,收不到。

再引导学生将结局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局对比,会发现它们的结尾写法上是相同的,朗读感受。

这个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同时领会文章的表达特点和一些手法的表达效果,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总结,延伸。请学生说说学了课文后的感受,并带着感受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课后作业:1、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愿,送给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 2、课外阅读《凡卡》原作结局和契诃夫其它的短篇小说。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随着教学过程逐步形成的,也反映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f4e2c35a6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