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案2020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

2022-05-17 09:17: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三语文教案2020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欢迎阅读!
一轮,语文教案,教案,高三,复习
2020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备课教案 文艺学论文和随笔 单元学习重点

1、训练学生研究探讨,融会贯通深入领会文章的能力。

2、调动阅读经验和知识积累,把握文章精髓,培养创新能力。 13.咬问嚼字 朱光潜

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作者的观点。 2、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教学方法:指导归纳法、练习巩固法

学法指导: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充分预习,对比阅读,讨论提问完成课文的重难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引用武叔卿的话说: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其次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一标点。同学们能列举出文学史上的作家哪些属于前者,哪些属于后者吗?

前者有李白。后者如贾岛、王安石、曹雪芹等。(贾岛有关于推敲的典故;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传为佳话;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开头便是精心改成的;《红楼梦》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提问:古今的伟大文学家为什么像李白式的很少,而大多数人却都要咬问嚼字,苦苦修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解题及作者简介

咬问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

明确: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一起看看《汉语大词典》的义项: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这三个义项没有一个是褒扬的。那么,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呢?元代无名氏写的剧本《杀狗劝夫》的第四折,有这样一句台词: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这便是它的出处。无论是出处,还是词典的解释,这个词都没有褒扬的意思,而朱光潜先生却把它作为文章的题目,大书特书。他是如何让解释这个词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细研课本,看一看咬文嚼字的新意义。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称为桐城派,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学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八个自然段,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除了最后一段是总结性的话语外,主体内容是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四、研析课文

1、概括观点,突破重点

参考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颇易引起争议,这是因为:一是本文结构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它不是从观点出发,进行演绎论证,而是从个别到一般,然后再到个别;即从实例到论点,然后再展开证明;这样它便不是开章明义,而是中间揭示主题,中心论点在第三段才出现。二是本文有分论点,有的重要论据貌似分论点,像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这样的话,并且课后练习第四题的设计从读过的诗文中再举一两个例子说明这个论断)也很能迷惑一些浅尝辄止的学生。三是学生的习惯思维,中心论点不是标题,或在开篇,就一定在最后。因此,很有必要进行讨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f2f08a139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3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