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2023-03-24 21:03: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郑和下西洋》,欢迎阅读!
郑和,高中,西洋,历史,知识点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指自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的历史,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多个国家航海世界多几十年,是中国明朝强盛的直接表现。 郑和(1371―1435):

云南人,回族,本姓马。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曾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使郑和从小就知道外洋的一些情况。明军平定云南时他被掳,成为燕王朱棣的太监。靖难之役中,他多次立功,明成祖即位后,他被赐名郑和。1405年,受命第一次出使西洋。 西洋:

西洋是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明朝国力强盛,经济发达,国家统一 2)中国航海技术的发达

3)明朝政府采取了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 明初郑和下西洋经过:

1)时间:1405―1433年(比欧洲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2)次数:7次。 3)规模:

A.海船规模: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 B.船数: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 C.人数:每次出海27万-28万人

4)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明初郑和下西洋与15―16世纪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比较:


1、目的不同点:

新航路开辟是适应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利益的趋使。其目的是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物,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即经济目的) 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具体表现为: 1)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

2)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3)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其影响和后果不同点:

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其不计经济益的做法,违背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2、西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3、郑和下西洋鲜明的特点:

1)时间早:前者比后者早半个多世纪;

2)规模大:郑和船队船多、船大、人多,远远超过后者; 3)次数多:郑和7次下西洋,是开辟新航路无法比拟的。 郑和下西洋终止原因及启示

1、终止原因:

1)耗费浩繁,国库枯竭,财政短缺; 2)朝贡贸易违背经济规律; 3)明末禁海的闭关政策。 2、启示:

发展对外关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规律,着眼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积极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ed754314b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