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让路的故事讲什么

2023-12-05 18:02: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子让路的故事讲什么》,欢迎阅读!
孔子,让路,故事,什么
孔子让路的故事讲什么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这个故事展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的品质,真正好学的人会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置,只要是学有所成的人,不分老幼,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

故事发生在河南修武县五里堡村西头,那里现在还竖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面刻着孔子问礼碑这五个大字。在两千多年前,孔子让路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孔子带着弟子周游于列国,传播他的思想与学说,一天驾车来到了郑国。驾车过路时发现前方有一个小孩在路中央玩耍,用碎石乱瓦在细细堆砌着。这小孩在路中央挡住了孔子的去路,于是子路就下车对孩子说:孩子,你挡住我们的去路了,快给我们让路。 小孩子没有理睬子路,还是专心的干着自己的活。孔子下车后走过去和小孩子说道:我们要赶路,请给我们让路可以吗?孔子礼貌有加。但是小孩一眼孔子,问孔子道:你看我在建什么?

孔子一眼后发现是一座城池,用碎石烂瓦堆砌的城池。孔子一眼没放在心上,依旧说道:这孩子怎么如此不懂礼节,路是让人同行的,你在路中央玩耍挡住了车的去路,还不让路。

孩子还是眨着大眼睛,反问孔子:我哪里不懂礼节了?我看您老人家阅历丰富,那么你说是车给城让路,还是城给车让路呢?

孔子一时不知如何接话,他细想到,孩子说的确实是实话,在大人看来这个城池是玩耍,但是在孩子看来这就是一个真的城池,怎么看孩子都没有错。车可以随意移动,但是城就不行了,它是死的,所以只能车为城绕道。孔子叹道我一生倡导礼义,但是还不如一个小孩来的懂呢。

孔子想通后和孩子兴平气和的聊天,原来这个孩子名叫项橐,今年七岁。孔子对其身边的人赞叹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并夸赞项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足以做我老师了。 后来孔子就让学生驾车绕城而行。

古今圣贤--孔老夫子,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并不是一出生就是圣人,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经过自己后天努力的结果。从孔子的《韦编三绝》这个故事中,我们就能了解孔子是多么的刻苦专注。

在春秋时期,基本上所有的书都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然后在上面写字。又是最多能写几十个的字,最少也有八九个字。要想写完一本书,就需要用到很多个竹简,在通过用一条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因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经过用它编篡起来的书就不容易散落。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不知道要用多少个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在晚年的时候喜欢读老子的《易经》,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这本书完整的读了好几遍。他每次读的时候都会附注许多的内容,就这样翻开合上,不知道多少遍。通常以为,像孔子这样翻来合上,读来读去,那书的牛皮带了肯定也断了好几次。于是每当如此,就得换上一条新的皮条,就在将这本书完整的穿在一起。即便都读到这样的境地,孔子认为,再看几年,就可以完全的掌握这本书了。

因此,就出现了“韦编三绝”这个典故。其中的“三”仅仅是个数量词,它是指当初孔子读《易经》这本书时,皮条断了很多次。通过孔子的这个故事也是为了向后世的人提倡孔子的读书精神,激励无数人要用功的学习

伟大的“圣人”孔子曾经说过:“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这些好坏朋友之分,也就成为孔子交朋友的准则。孔子结交朋友,不拘小节,不拘地位,他可以和自己的弟子成为很好的朋友,真正的做到良师益友。

孔子眼中好朋友有三种,分别为“友直、友谅、友多闻”。“友直”是指朋友为人要正直,要刚正不阿,不阿谀奉承,要顶天立地,不谄媚。在你怯懦的时候能给你勇气,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启发,做出决断。

“友谅”就是宽容了,人犯了错误,除了给予其教训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押给予其适当的宽容,适当的宽容不会使别人放纵,反而会使别人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所以,在孔子看来,交一个有着宽容之心的朋友,是非常重要的。

“友多闻”是见识广博的意思,古时的资讯非常的不发达,人们信息的获取,大都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所以交一个见识广博,消息灵通的朋友,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多闻”的朋友,在自己碰到难题或遇到困惑的时候,都可以随时为自己解惑答疑,这样自己才能进步,这个朋友才交的值。

孔子眼中的三种坏朋友,分别是性情暴躁的、两面派和言过其实,夸夸其谈这三类人。 孔子一生之中,交友大都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的,可是符合他的交友标准的很少。在孔子的生命之中,能算得上是他的好友的,可能只有他的师傅襄子和曾经探讨过学问的老子了,他的弟子颜回,和他也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ebeb6e4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