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明主题班会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
“中国民俗文化”之清明节 主题:
生与死的欢会
教学目标:通过对清明节的习俗讲解与诗文鉴赏,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迁移.
教学重点:诗文阅读,鉴赏其间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民族文化中对生死大事的态度。
一、导语设计(课前播放朴树的歌曲《旅途》)
“我梦见一个孩子,在路边哭泣, 他丢失了他的气球,在遥远的山谷。
老爷爷把它系在屋顶上,等着爸爸带你去寻找, 有一天爸爸走累了,就走失在茫茫的那个山坳, 像那只气球,再也找不到。 我们路过森林,路过湖泊, 路过沙漠,路过荒原, 路过人们的城堡和花园, 路过幸福,路过痛苦,
路过一个女人的温暖和眼泪,
路过生命中漫无止境的寒冷与孤独……" 这首歌充满了预言和暗示,大家读懂了吗?哈姆雷特发出永恒的质疑: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但是在某个时刻,生存与死亡,竟然同时被纪念,这就是清明节。
二、民俗文化基本知识介绍 1、清明
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另有清淡明智之意。 自古人们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2、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3、清明节的活动
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心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例如: 扫墓
清明节是一个充满怀念的节日。人们向革命先烈纪念碑敬礼,缅怀先人;为逝去的亲人扫墓,寄托哀思。当人们在墓前点香献花时不难发现,种种怀念,多夹带一种“感恩”情愫在其中:感念先人及亲友,并为亲
人在世时自己的种种不足而深感遗憾。在此意义上说,清明节可以算作是中国人自己的“感恩节”.传统节日中“知恩图报”的内涵,在不断提醒着现代人生前尽孝、薄葬厚养,学会感恩,并付诸实践。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戴柳插柳,植树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插柳的习惯。又传说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节的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蹴”即用脚踢,“鞠”是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蹴鞠是影响了中国和世界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都临淄,在汉唐宋时期得到发展并走向全面繁荣,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2004年7月15日,国际足联确认: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临淄是世界足球的起源地。 三、诗文鉴赏
出示三首风格各异、时代不同的诗词,请学生概括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并比较其中的区别. (1)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明确:描述人们游春的欢乐情景,语言清新明丽,主要手法有设问和拟人。
(2) 清 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明确:写出了作者凄凉贫寒的读书生活,语言朴实无华。
(3)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明确:描述了历经战乱、民生凋敝以至于无人上坟的清明凄惨景象,写出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
小结:清明节是一个很有文化价值的节日,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冲和”与“平衡”。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伫立在冰冷的坟茔之前追悼死去的亲人,尽情地表达着平日里故作漠然而无法流露的哀思;同时又愉悦地走进生机勃勃的春天原野以种种载歌载舞的欢乐形式歌颂着生命的美好.欢乐与悲伤、生与死,竟然都和谐地共存在这个时空间隙,融合成一个圆满.
四、讨论: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
明确: 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五、图文卡片鉴赏
1、展示写有短诗的图画,并略作点评。
清明雨上(图片主色调为绿色,缀有乌篷船和柳树)
月影憧憧 烟火几重 烛花红 红尘旧梦 梦断都成空 雨打湿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归堂
点评:清明时常伴随细雨,黄梅时节更添离人愁绪。几个短句言简意远。 2、欣赏清明节期间所盛开的灿烂花朵 六、国外清明节
离故土越遥远,思念和怀旧的感情似乎就越绵长,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每年的清明节就会有人按照传统习俗,在当地眺望故里,遥寄追念. 1、印度教徒点灯纪念故人
为寄托哀思,印度人通常在家中、办公室甚至自己开设的商店的显著位置挂上死者的遗像,并用黄色的万寿菊花环装饰像框。印度每年最大的节日—灯节(其重要性等同于中国春节)那天,等到夜幕降临,家人会在楼梯、走廊、阳台以及屋里都安放上点燃的一根根蜡烛,为死者祈祷,并期盼亡灵保佑家人平安.每逢死者忌日,家人还会举行一种叫“沙拉达”的仪式来祭祀,参加仪式的人通过吃一种特制的米糕来缅怀故人。 2、日本人祭祖神神道道
日本是个把佛教与本民族的神道教生死观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在日本人看来,人的肉体生命就仿佛烟花,绚烂而短暂,而人的灵魂不灭,可以永生。所以在日本,与祭奠亡灵、追悼故人联系在一起的法事、祈福活动十分繁多,像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的“彼岸会”、死者周年、50岁、70岁和百年大祭等层出不穷。日本最盛大的节日盂兰盆节也和追祭亡人联系在一起。每到阴历的七月十三至十五左右,全日本都放7天左右的长假欢度盂兰盆节。据说在这段时间里,逝去的祖灵都会回到家中,为了不让祖灵找不到家,人们会在家门口摆放欢迎的火盆,并在屋内挂上灯笼.每年盂兰盆节初日的傍晚都会举行“迎火”式,即为迎接先祖之灵在门前焚烧麻竿,而节日的最后一天就有“送火”式,即把供物放入河里或海中,代表恭送祖灵而去.
3、新加坡
新加坡华人的风俗稍有不同,比起清明节他们更看重每年阴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据说这个节日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中元节”的风俗和清明节非常相似,也是给先人上点供品、祭拜一下,不过他们的举动有时更具迷信色彩,不少人在整个七月都尽量避免远行,搞得新加坡的飞机票那个时候特别便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e9816a1bc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