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议加强初中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欢迎阅读!
浅议加强初中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琼玲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8年第5期
摘要:社会经济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人们面临着多元化的价值观取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初中生的思想观念。近年来,初中生的学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初中生价值取向出现混乱,自杀、自伤或伤害别人的行为屡屡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初中生生命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文章对现阶段初中生生命意识淡化和价值观念迷茫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善和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健康、活泼成长。
关键词:初中生;生命教育;途径
一、引言
帮助初中生正确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和保护生命是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此外,生命教育还要让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一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一直以来,初中生在人们眼中是无忧无虑、积极向上的,然而,随着近年来初中生自杀事件频率的上升,人们开始对初中生生命教育工作重视起来。加强初中生生命教育,不仅要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自杀事件发生,更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本质,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深刻理解和把握,追求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生命教育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在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从而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
二、初中生生命意识淡化和价值观念迷茫的原因
1.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许多价值观念之间存在激烈而复杂的碰撞、冲突。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也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混乱。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迅速普及,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初中生又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干扰,导致价值观念出现困惑,过于追求个人意识和自身利益,对于生命价值和追求则有所忽略。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生很容易出现悲观、消极、厌世的思想,对于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缺少必要的敬畏、尊重和珍惜。
2.基础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相较于发达国家,国内基础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基础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被大大弱化。尽管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但是其效果却不尽理想,具体原因包括:首先,基础教育评价机制的导向存在问题,与素质教育的最初目的相背离。人才质量和人才综合素质应当是教育评价的核心与重点,然而,现阶段教育评价对这两方面是缺乏重视的,主要集中在对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教学设施以及教学材料的评价,价值取向不正确,导致教师的教学精力被分散,需要做的表面工作过多,这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要想贯彻落实素质教育,首先要改革基础教育评价机制,确立正确的评价导向;其次,许多学校将升学率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片面追求升学率,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弱化的,基础教育尤其如此。在日常生活中,“重点班”、“重点学校”、“择校费”等现象屡见不鲜,这就是过度追求升学率带来的弊端。但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学生家长的要求、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无一不指向升学率。究其原因,基础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是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主要原因。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许多年,基础教育改革也实施了许多年,学生的学业负担还是一天天加重,这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忽视其他各育的现象异化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学目的和学习动机,将其集中到提高升学率、考大学上。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要传授道理,塑造人的灵魂,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正确引导,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然而,由于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个性化发展受到限制,学生感悟生命的快乐被沉重的学业负担冲淡了。将考试和升学作为学习的目标,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被抑制,体会不到学习的真正快乐;学生生命中自由独立的精神被消解,人文关怀缺乏,体会不到生命的真正美好;除此之外,在升学率这个无形的压力下,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上的责难难免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生很容易产生焦虑和迷茫,淡化了家庭、社会、亲情、友情等,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的生命,都抱有冷漠态度,生命意识淡化[2]。
3.家庭教育问题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当前家庭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首先,家庭结构出现破损。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现象,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迫在眉睫。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存在心里断层现象,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留守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特别是父母的爱。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能为其提供一个较为安全和温暖的环境,属于较低层次的心理需要,即缺失需要,如果确实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儿童的成长需要也无法满足,即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也是许多留守儿童学习动机缺乏、心理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此外,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缺失陪伴,往往用物质上的东西来弥补孩子,不恰当的爱很容易导致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甚至误入歧途;其次,一些家长在对孩子学习状况和成长状况进行判断时,只是单纯根据学习成绩进行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文关怀需求、生活态度以及生命价值观念的培养被严重忽视,这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容易导致多种问题,如心理承受能力差、难以处理人际关系、遇到困难容易走向自伤或伤人等极端;最后,物质生活的丰富与家庭教育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经济是教育的基础,改革开放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按理说家庭教育水平应当也有较大提升。然而,现阶段经济发展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状况。生活水平的提升反而导致对子女家庭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初中生漠视生命、自私自利、金钱至上思想较为严重,这是家庭教育出现的大问题[3]。
三、加强初中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首先,学校需要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帮助初中生明辨是非,理清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向学生讲述生动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深刻感受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价值,将德育和智育有效结合起来,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生命的珍贵,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
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加强生命教育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感悟。要想实现学校生命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必须将生命教育与学生的自身实际结合起来。教师要以生命教育为目的和导向,以学生作为课外活动开展的中心,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自我反思,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将理论学习与行为养成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深切情感;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纪念馆、博物馆进行参观,了解生命的发展脉络;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特殊学校、福利院以及养老院等,使学生对于生命价值获得较为直观的认识。加强对初中生的生命教育,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对于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等进行充分利用,深化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和人生,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价值理念,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4]。
2.加快完善基础教育评价机制 首先,加快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让素质教育真正贯彻落实到学校教学中来;改革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让初中生摘掉高考的沉重负担,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今后的人生做好
铺垫;其次,制定素质教育评价法律法规,对素质教育进行严格规范,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每个公民全面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行政部门坚决不能向学生提出升学率指标要求,坚决不能进行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划分,也不能允许学校划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面向全体学生是义务教育的初中,对于一些选拔性和竞争性较强的教育活动,必须将其摘除义务教育范围,对各种竞争性的考试进行精简,将教育重点转向学生道德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重视和关注,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确保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的多样化,这些都是需要加以完善和贯彻落实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初中阶段的学生才能真正接受到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自杀、自伤以及伤害他人的问题,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生命价值观,使学生积极向上,追求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确保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5]。3.加强家校合作,让生命教育走进家庭 家庭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父母的生命价值观和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其影响广泛而深远。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因此,要确保生命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学校与家庭必须加强交流、沟通与合作,让生命教育走进家庭,让学生不再受到价值观冲突的影响,对生命有真正深刻完整的认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生命教育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乃至今后的人生道路都有着深远影响。学校应当重视对初中生的生命教育,既要开设生命教育相关课程,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基础教育改革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让素质教育流于形式;父母要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让中学生明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过程中,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e7843cba1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