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书法的小故事和起源

2022-12-17 02:16: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扇面书法的小故事和起源》,欢迎阅读!
扇面,起源,书法,故事
扇面书法的小故事和起源 相传王羲之家门前有条小河,河上有座石头砌成的拱形小桥,这座桥便是如今位于浙江绍兴蕺山南边的题扇桥。有一天,王羲之路过这座桥回家时,看见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在桥上叫卖扇子。他走过去一看,老婆婆卖的扇子都是制作粗糙质量下乘的纸扇,虽然便宜但却乏人问津。但见到老婆婆在炎炎烈日下虽早已汗流浃背,却仍逢人叫卖,王羲之便起了同情之心。于是问道:老婆婆,你这扇子卖几文钱一把呀?其回答道:三十文,少两文也卖。王羲之听了,便向旁边的店家借来一支笔,在老婆婆所有的扇子上都题了字,并嘱咐她说:这题上字的扇子,要八十文一把,少了你不要卖。其实早在王羲之题字之时,桥上就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一听说有王羲之题字的扇子,人人争抢,于是老婆婆的扇子很快就被一抢而空。老婆婆一看扇子卖了这么多钱,于是又急急忙忙地赶回家里,抱来了很多纸扇想请王羲之题字。王羲之一听说老婆婆找上门来了,忙从边门溜到一条弄子里躲着,一直到老婆婆离开才回家。而这条小弄子时至今日,仍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躲婆弄 这一故事记载于《晋书·王羲之传》关于在扇面上题字作诗,早在晋朝就已有文字记载。而另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一文记载,三国时期就已有杨修与魏太祖(曹操)画扇误点成蝇。可见扇面书法始于晋代,而扇画三国时已有。 扇面书画的起源

扇面书画在我国历史悠久。宋代以前的扇子,造型以团扇为主,所以宋以前的画扇基本上指的都是团扇绘画。盛行于三国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间的团扇,深受当时妃嫔仕女、文人雅士的喜爱。相传晋朝时有一位名叫桃叶的女子,她曾作了一首《答团扇歌》与汉宫怨妃班婕妤的《团扇歌》相应和: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耽暑,相忆莫相忘。而这亦是团扇绘画最早的记载。

在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姚最的《续画品》和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我们都可看到有关团扇绘画的相关记载。而这种文人雅士在扇面上题诗作画的雅习一直延续至今。对于团扇的形制,史书中亦有记载:团扇:近世士民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亦有月圆、腰圆、六角之形,皆倩名人书画其上,名曰团扇。柄用梅烙、湘妃、棕竹居多,亦有洋漆、象牙之类。

北宋时,携带方便、收拢易藏的折扇由日本传入中国。《宋史》记载,北宋端拱元年(公988年)日本和尚向宋朝廷进献,礼品中就有金银莳绘扇一合,纳桧扇二十枚,蝙蝠扇二枚。其中纳桧扇,即用桧木制的折扇,而蝙蝠扇,则是指纸面的折扇。

然而,宋元时却很少有人在上题诗作画的。明清以后,书扇画扇蔚然成风。此时的书画大家大都有画扇书扇的佳作传世,如明代的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及董其昌;清代的扬州八怪、吴昌硕;现代的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吴湖帆、傅抱石、陆俨少等。而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扇面画是南宋时所绘的《两宋名画册》中的《柳桥归骑图》 此时在文人手中,扇子用途早已发生了改变。正如张大千所言:在文人社会中,扇子并非是用来凉的;如果为了凉,何必要请名家来写、来画?扇子最重要的作用,是代表持扇人的身份。你手持一把扇子,字是谁写的,画是谁画的,扇骨是谁刻的,别人从扇子上就能看出你的身份、地位,比现在用名片有效多了。

折扇主要结构分扇骨、扇面两部分。折扇扇面按材质分纸扇面和绢扇面。扇骨材料以竹骨为多见,也有紫檀、檀香、沉香、鸡翅、楠木、兽骨、象牙、玳瑁、牛角等。与纨扇等其他扇子的柄或扇骨不同,折扇扇骨的精致与否也是十分讲究的。其扇骨本身也可成为一件艺术品而被收藏,而扇骨材质的优劣,雕工的水平,品相的完整,亦是影响成扇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e66a259a7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