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1》,欢迎阅读!
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1
1、《“云时代”当有“云阅读”》
白龙
来源:人民论坛
打开电子书阅读器,海量图书一键下载;扫一扫二维码,手机自动朗读绘本;戴上增强现实眼镜,书中的古代战场和将士如在眼前……5G时代的数字阅读,能助人实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不久前,一项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产品数量大幅提升,手机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日趋普及。
【介绍阅读现状:“云阅读”火爆】
身处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很少有人认为,只有读纸质书才叫阅读。如果说阅读的意义在于引导我们进入精神世界,感受古今作家的笔端雍容,那么毫无疑问,科技发展拓宽了阅读世界的入口。幼时读诗,不懂什么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5G时代可以用声音图像为诗句作注;青年读史,不解为何“上党从来天下脊”,通过3D电子地图,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得以立体呈现。这些,都应该归功于科技的进步,使我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知书中乾坤的博大之美。
【介绍“云阅读”的优势:科技发展拓宽了阅读世界的入口】 “云时代”的“云阅读”,将世代沧桑、万千人物装在指掌之间,更有利于涵养当代人含弘光大的精神气象。的确,“云时代”是一个时间碎片化的时代,捧读一本书几乎成了“古典式”的阅读。但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从读书到“听书”的改变,“云时代”带来的方便快捷,也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也只有阅读,才能像黏合剂一样,完成精神世界的“碎片整理”。面对海量信息、繁忙节奏时,在阅读中沉潜往复、滋养心灵、开阔境界,能让人更有底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更能在纷纭万状中激浊扬清、明辨是非。阅读的丝线,拾掇起日常生活的断章,将我们头脑中的奇思妙想编织成华美的思想画卷。
【介绍“云阅读”的优势:方便快捷,让人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不论是数字阅读还是传统阅读,其中不变的,乃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对中国人来说,典籍中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地图,我们按图索骥,能触摸到前人的精神足印。同一本书,唐人读过,清人读过,我们也读过。就像一样的月光,笼罩过王昌龄诗中的龙城飞将,也陪伴过马致远笔下的天涯旅人。《新唐书》写李密在访友路上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行且读”;北宋诗人苏舜钦以《汉书》佐酒,读至妙处,“满饮一大白”。知晓了这些,今天我们捧读《汉书》时,无论是通过纸墨还是电子屏幕,都能在触动心灵的一刻,思接千载,感受到光照过古人思想天空的同一轮明月。
【论述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并不是对立面,其内核是一致的,都是读书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对青少年来说,我们仍然要倡导多读纸质书。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视力,也不仅是为了养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专注力,更是为了培养孩子和纸墨书香的亲近感。中国人有“敬惜字纸”的传统,5G时代的到来,或许拓宽了“字纸”的概念,但对于孩子来说,氤氲于纸墨之间的书香、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文气、跳跃在掌心指间的触感,共同营造出一方带着暖光的精神角落。中国古人读书,讲究体会气象、意韵、神态、风骨,这些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物,往往隐藏在书卷和书香中。民族的文化血脉,正是在这一缕书香中得以传承。
【论述“云阅读”相比纸质阅读有一定的劣势,倡导青少年多读纸质书】
“云时代”的到来,使阅读以多种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令人随时随地都能走进“数字书房”。用好“云书房”,在信息时代拓宽精神世界的入口,我们就能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守护好人文之光。
【结尾发出号召,用好“云书房”,多多阅读】 「细读精思」 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的优劣一直是大家争不休论的话题。数字阅读好不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本篇时评站在非常客观的角度,既分析了数字阅读的独特优势,也论述了其不足,最终将核心落脚到读者应当利用好“云时代”,读更多好书,更好地读书,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这正如科幻作家刘慈欣的观点:“由纸质阅读向电子阅读的转变,有点类似从竹简阅读到纸张阅读的转变,开始人们总会有些不适应。但阅读的内容精彩与否,与载体无关。”
2、《20 年后拦路扇老师,并不能找回失去的尊严》
陈广江
来源:光明网
20年前被老师看不起欺负,20年后再打回去?近日,网曝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33岁男子常某将初中老师拦在路上抽嘴巴还发视频炫耀,自称因当年家里没钱没权被老师任意欺负践踏尊严,对其心灵造成了一辈子的伤害。12月18日,栾川县官方证实了此事,并表示警方已立案。
【简述新闻事件,引入论述】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20年后当街拦路扇老师耳光的做法,实在难言君子之举,且有违法之嫌。该男子的说法是否属实、有没有夸大其词以及当年存不存在误会等问题,目前还无法下结论。退一步讲,即使该男子所言基本属实,其偏激做法也有失妥当。
【亮明观点:20 年后拦路扇老师行为偏激,不妥当】
20年前,有老师欺负和伤害没钱没势的穷学生,这自然有违道德;但20年后,长大的学生再以同样的方式报复老师,更是不应该。从浅层次上讲,这是以暴制暴,以“复仇”为名泄愤;从深层次上说,这无异于弱者之间的互欺互害,徒增戾气,别无益处。更重要的是,用如此难看的方式报复老师,非但找不回曾经失去的尊严,反而恰恰暴露了其内心的狭隘、空虚和不自信。
【论述该行为不妥当的原因:这种行为是以暴制暴,是弱者之间的互欺互害】 令人警惕的是,该男子报复老师的做法竟赢得了不少网友的理解和肯定,甚至有人认为老师“该打”、学生“打得好”。不少网友还现身说法,历数自己曾经遭遇老师打骂、羞辱的辛酸史。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看到这则新闻后,很多老师心寒不已,甚至产生了逃离讲台的念头。有时候,个别人的极端之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众多网友无原则、非理性地附和,这对教师群体来说是不公平的,也会对教育带来伤害。
【论述该行为不妥当的原因:这种行为引起的不好的社会效应,伤害教师群体,给教育带来伤害】
当前,教育不能失去惩戒、惩戒不等于体罚等观念,已成为业内共识。但实现却呈现两个极端:一方面,老师们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问题学生,导致教育惩戒功能缺失;另一方面,个别老师依旧存在违规体罚、辱骂学生等问题,饱受社会诟病。正常惩戒缺失和不当体罚滥用,这是教育在学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更需警惕类似拦路扇老师耳光等极端做法及其引发的网络舆情。
【具体论述当前社会现实之下要警惕这种极端行为】 在法治社会,“君子报仇”应采取正当、合法的手段,而不是公然殴打、辱骂他人。即
便真的曾经受过伤害,也不应该成为20年后回头伤害他人的理由。当长大后的少年拦路扇老师耳光的时候,尊严感并不会比20年前多,哪怕他拥有了财富和地位。
【结尾总结,再次重申,打老师行为不可取】 「精读细思」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二十年也不晚。但这个观念有几个要素需要厘清。第一“君子”应是指那些有抱负有德行的人;第二,所报之仇应是正义的;第三报仇方式应是正义和理性的。由此,反思20年后拦路扇老师的行为,没有一条是符合的,远不能称之为“君子报仇”。有言论称之为“君子报仇,20年不晚”,不过是吃瓜群众哗众取众而已。尊师重教,是任何一个优秀民族的传统美德。看一个民族是否有未来,就是这个民族如何对待他们的老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懵懂无知的状态下慢慢成长起来的,倘若教育与教师缺位,我们今天也许还处在大字不识、愚昧无知的未开化状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e402a66a7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