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反切注音问题》,欢迎阅读!
关于《康熙字典》的反切注音问题
张轴材、范子烨
作为一部包罗弘富,举世闻名的字书,《康熙字典》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
反切是我国给汉字注音的一种传统方法,又称"反语"或"反音"。其发明人是三国时代魏国的经学家和训诂学家孙炎。孙炎,字叔然,乐安(今山东博兴)人。他是东汉大学者郑玄的弟子,时人称为"山东大儒"。其所着《尔雅音义》一书,率先采用反切的方法注音。反切之法,由此而大行于世。北齐学者颜之推说:"孙叔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颜氏家训.书证》)清代学者赵翼也说:"至魏孙炎,始作反音,则今反切之学也。"(《陔余丛考.音字用点》)孙炎堪称为反切之学的鼻祖。
反切的注音方法,通常用两个汉字来标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所使用的两个汉字,前者称为反切上字,后者称为反切下字。被切字的声母和清浊与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字调与反切下字相同。例如"东"字,其反切为德红切。取德的声母d,红的声母ong,便构成东字的读音dong。又如《康熙字典》对"爬"字的注音:"爬,《广韵》《集韵》《韵会》《正音》,并蒲巴切,音琶。"也就是说,在这四部古代韵书中,"爬"字的反切都是蒲巴切。我们取"蒲"的声母p和"巴"的韵母"a",二者相合,读音为pa,正与琵琶的"琶"字读音相同。再如:"盥,《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古玩切。""虔,《唐韵》《集韵》《韵会》,并渠焉切。"用清朝人的话来说,"切字之法,如箭射标。切脚二字,上字为标,下字为箭。"(《康熙字典.切字样法》)这个比喻是非常形象而能说明问题的。
由于同一声母和同一韵母的字有很多,所以有时反切上字和反切下字并不固定。例如《康熙字典》对"弩"字的注音:"《唐韵》《正韵》:'姑古切。'《集韵》《韵会》:'暖五切。'"又如对"背"字的注音:"《唐韵》《韵会》:'补妹切。'《正韵》:'邦昧切。'"以及对"樵"字的注音:"《唐韵》:'昨焦切。'《集韵》《韵会》:'慈焦切。'《正韵》:'慈消切。'并音谯。"这就是说,对同一个字,由于时代的不同或者注明其读音的人的不同,就可能会产生多种反切注音。同时,由于历史的更替,语音的嬗变,我们在《康熙字典》中用反切之法得出的读音,也常常与今天的相同字的读音有一定的差异。例如,"驰":"《广韵》:'施是切。'《集韵》《韵会》:'赏是切。"《正韵》:'诗止切。'并音豕。"又如"胖":"《唐韵》《集韵》《韵会》,并普半切,音判。"都与现在这些字的读音相去甚远。
应该注意的是,在《康熙字典》的反切注音中,经常出现一个"幷"字。它是"并 "的异体字,现在写作"并"(上面所举各例中的"并"字,《康熙字典》一律写作"幷")。在《康熙字典》的语境中,它的意思是"皆",即"都是"。
由于古今字音的变化,我们现在用反切的方法,藉助于《康熙字典》来查证某些字的读音,也并不完全适用。古代的四声是平、上、去、入,与现代汉语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是由于入派三声,即古代的入声字演化、分派到平、上、去三声中去造成的)。所以,如果我们一定要通过《康熙字典》来确定某些字的读音,就必须首先分清其是否为古代的入声字。在《康熙字典》卷首的《御定康熙字典字母切韵要法》中,有一篇名为《分四声法》的歌谣:"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可以作为我们确定古代四声的参考。
反切的注音方法在我国流行了一千多年。掌握这种方法,对我们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考察古今音韵的变化有重要意义。但如果仅仅是为了辨文识字,确定读音,光靠《康熙字典》中的反切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因为反切的注音方法早已经被汉语拼音取代了(最早取代它的是注音字母)。人们在查检《康熙字典》的同时,还需要偶尔翻阅一下《汉语大字典》一类的新型工具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e2b2d22af45b307e8719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