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与文明传承

2024-04-06 12:20:3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南水北调与文明传承》,欢迎阅读!
南水北调,传承,文明
南水北调与文明传承

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南水北调设想以来,我国水利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如今调水梦想逐步成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初具规模;西线工程在进行设计勘察等前期准备工作中线工程调水自开工以来进展神速,京石段调水成功,穿工程贯通,这些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此庆贺之际,在全国普遍缺水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来重新认识一下祖国的湖海江河,进一步提高国人对水资源的重视程度。

古往今来,人们的生活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人逐水而居,对水有最原始、最直观的认识,古人把他们生活范围内所能接触到的水系分为四渎,分别为江渎、淮渎、河渎、济渎,也即现在的长江、淮河、黄河、济水,从前四渎各有入海口,后来因受黄河改道的影响,淮河流入了长江,济水仅留山东一段。为了表示对四条河流的敬畏,先民分别在其旁修建了祭祀神庙:江渎庙原在西陵峡的新滩,今已迁至秭归新城;淮渎庙在河南桐柏县西;河渎庙在河南巩义南河渡村;济渎庙在河南济源西北。其中济渎庙是古四渎庙中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博物馆。济渎庙坐北朝南,总体面积布局呈字形,总面积86255平方米,现存古建筑72间,占地10万余平方米,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济水源头,滋养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首都原城;济水贯黄河而自清,历曲折而入海的独特流向,凝铸了中华民族含贞自洁、威武不屈的高贵秉性;历代文人仕子对济水的歌咏之作,也成为中华文学库中永不凋零的奇葩。四座渎庙随岁月流失,历经战乱而犹存,足见人们对水的重视。四渎地处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以她丰沛的水源滋润着祖国广袤的沃野,以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华夏民族一代又一代的儿女。凭吊这些历史古迹,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许多可以借鉴的东西。水,是生命之水;水源,是生命之源。善待水源,保护水源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南水北调工程浩大,投资甚巨,堪超万里长城、长江三峡。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对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是十分必要的。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调水至首都北京,这对长期缺水的北京来说无疑是久旱的甘霖,汩汩清水沿太行山麓注入颐和园团城湖,这一壮举值得庆贺,将永载史册。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引水到北京,预示着大规模调水前景一片光明。然而,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要更好地保护好祖国的江河湖海,使这些水源不受污染,有足够的优质水源供调水之用。可以说,保护水源与调水同等重要,并且要从现在就要认真做起。让我们继承古人善待水源的良好传统,科学管理科学发展,做到人与自然,人与水源和谐相处,建设祖国的秀美山川,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让南水北调与文明共同传承。

(科研院:刘培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db50e1014791711cc7917a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