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李清照说课

2022-08-13 21:17: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声声慢李清照说课》,欢迎阅读!
李清,照说,声声


《声声慢》说课稿

我说课的篇目是《声声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效果预测等几个方面对这首诗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声声慢》是鲁人版高中语文选读课《唐诗宋词》第四单元的一首词,作者李清照属于婉约派。闺怨主题是唐宋诗词创作的一个传统题材,“闺怨词”是专门表现妇女生活和情感的一类词。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男性替妇女表达情感,虽别有一番风味,但终归和妇女复杂、内隐的心理隔了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视角和笔触比男性词人更敏感、细腻。《声声慢》即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当时的学习要求较浅。进入高中阶段,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高二学生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可塑性极强。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果在课堂上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将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

三、教学目标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选修课程同样指向这一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从本节课的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 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解析词人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点: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丢家弃国之愁”的区别。

教学难点: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4、课时安排:一课时 5、教法学

.诵读法。②.“情境法”教学。借助图片音乐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③.较法 。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多诵读、多分析、多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④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历生疑、矛盾、挣扎、释惑的学习乐趣

6教学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



1




五、教学程序 <>、课堂导入

1、播放《声声慢》歌曲

听完歌曲大家有什么感觉呢?这首歌曲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2、朗读训练,初步感知

以朗诵为起点,在与录音的对比中寻找突破。通过学生齐读、录音朗读、个人朗读等形式,熟悉文本和领会情感。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轻重读音,注意感受朗读中的情感基调——哀婉凄凉。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语调、节奏和音乐的烘托,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

3. 鉴赏意象,体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这样写到:语文教学应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所以在完成该词教学重点目标上,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就自己最有感触的意象进行交流,在这一环节主要安排与作者的另一首词《一剪梅》的比较阅读。

对比阅读

现在我们来看看《一剪梅》和《声声慢》这两首词中,哪些信息是共同的?哪些信息又是不同的?相同的信息之下内涵都一样吗?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同的信息

A “雁”这意象带有何意?两首词分别用了哪个动词写它? B 两首词所代表的内涵相同吗? C 两首词所代表的内涵相同吗? D

不同的信息

A 月与梧桐、细雨 B

这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同:愁。不同:《一剪梅》中是一种“闲愁” 声声慢》则胜于“愁” “闲愁”自是相思之情,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而《声声慢》中的愁应这样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过雁、满地黄花、淡酒、梧桐更兼细雨,这些意象共同的特点是惨淡,透过它们,我们能领会到词人的亡国之痛、沦落之苦、孀居之悲。设计意图:通过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对比阅读,让学生明白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和不同情感。通过对不同意象的解读,使学生明白词人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通过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4.学生朗读,具体体会语言特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A 提问:七组叠词分别写什么?寻觅什么?结果怎么样?仔细体会这一句的语言特点。 B 古代写愁的诗句同学还记得哪些?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有什么特殊



2




意味呢?设计意图:通过诵读体验、语言品味、引导学生体会本词语言的凄美,认识词中意象的特定内涵,初步掌握诗词欣赏的方法

5.提炼信息,概括手法

提问: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感情的? 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纵览该词可知,通篇表现的都是作者的愁绪。是的,她的国愁,家愁还有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凭借着自己极高的艺术天赋将漫天愁绪抽丝剥茧,然后进行细细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设计意图:关于该词艺术手法的知识点,已经在鉴赏意象的环节中散落在教学过程中,在这里提炼信息既考察了学生听课的效果,又培养了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6.总结巩固

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所困的女词人,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闺怨离愁相思之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为赋新词强说愁 晚年的则是在经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明白词人早晚期词作风格的差异,理解了“愁”的丰富内涵。

7.探究性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

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诗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的不同含义。 设计意图: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作业设计可以呈现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业的形式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六、板书设计

《声声慢》

李清照





七、效果预测 这堂课,我首先把学生的放在教学的第一位,所有的读、讲、练都是围绕着学生的而展开的,而这种,又主要体现在一个字上。整节课主要设计成三个大的板块:第一板块,使学生在反复的读中品味词的意韵,从而获得整体感知;第二板块,通过比较学习《一剪梅》《声声慢》,使学生了解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和不同情感;第三板块,具体体会语言特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是课堂学习的中心,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处理方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导!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d84853d85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