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池古诗配画教案

2022-04-09 11:10: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小池古诗配画教案》,欢迎阅读!
小池,古诗,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典诗歌启发学生语言文字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热爱情感。

2、通过制作诗配画的造型过程,和意境构图,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业要求:

为《小池》进行古诗词配画,要求能以绘画形象初步表达自己对诗境的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诗境,将它变成视觉形象意境。了解诗配画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画面表达诗意。 教学难点:

通过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合理的安排构图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最佳效果。

教具准备:学生的诗配画作业、示范作品、展示相框、有关参考资料 学具准备:A4纸、铅笔、黑色签字笔、彩笔、彩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图片引入新课:

师:可爱的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猜谜吗? 生:喜欢!

师: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看看谁最聪明,能根据图片的内容猜出古诗名并背诵出古诗内容?

师出示课件图片《咏鹅》《游子吟》 生:……

师:你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古诗诗名及内容呢? 生:因为画面很形象的表现出了古诗的内容……

师:今天我们就来尝试并完成这样一幅漂亮的画面好吗? 生:好!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诗配画”(师粘贴课题) 三、新课部分: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

老师这里有一首古诗的诗名,请同学们看一下。(课件出示“小池”两个字) 师:老师要看一下,哪一个同学最聪明,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及内容呢?

生:小池作者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如果老师让你给《小池》这首古诗配上一幅画的话,你首先要知道什么内容? 生:首先要知道这首古诗的大意是什么! 2学习古诗大意:

师领学生分析翻译古诗《小池》,并出示古诗大意。 1)泉眼无声惜细流,----


泉眼:泉的出水口。无声:没有声音。惜:爱惜。细流:细细的水流。 泉水悄无声息,像是珍惜细细的水流。 2)树荫照水爱晴柔。---- 3)小荷才露尖尖角,---- 4)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池》这首古诗的诗意,(师出示后两句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如果现在老师让你给古诗的后两句配上一幅画的话,你认为哪几个词最关键,最重要?

生:小荷、尖尖角、蜻蜓、立上头。 师:课件提示。 3、精美图片欣赏:

师:大家找的既快有准,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组精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欣赏图片前老师要提两个要求。(师出示欣赏图片要求)

要求:

1)注意观察荷花各部分的形状; 2)注意观察蜻蜓身体的各部分形状。 播放图片,师生一起欣赏图片 4、传授荷花蜻蜓的绘画方法:

师:我们刚刚欣赏了漂亮的荷花和蜻蜓图片 师:现在谁能说一说,荷花的各部分形状呢?

1)师:近处、远处的荷叶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又是什么颜色的? 生:……(师讲解并绘画)

2)师:全开、半开、没有开的花骨朵分别是什么样子?又是什么颜色的? 生:……(师讲解并绘画)

3)师:花茎是什么样子的?又是什么颜色的? 生:……(师讲解并绘画)

4)师:你了解蜻蜓吗?给大家介绍一下?蜻蜓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又是什么颜色的?

生:……(师讲解并绘画)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讲解,最后在黑板上构成一幅完整的画。 5、教师范作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学生欣赏教师古诗《小池》配画范作。 四、活动内容:

师:我们知道了古诗的大意,也欣赏了精美漂亮的图片,还了解到了荷花各部分的形状和蜻蜓身体各部分的形状。下面我们看一下作业内容吧!

师出示课件“活动内容”指名学生读。

1、活动内容:为古诗《小池》配一幅漂亮的画。 2、活动要求:

1)把荷花和蜻蜓的形象画准确;

2)注意物品形象的近大远小、前后遮挡关系; 3)构图要饱满,最好有颜色,达到最佳效果。 3、作画布骤:

1)理解古诗的诗意、诗境。

2)构思:思考想象怎样用绘画的形体、空间、线条、色彩、构图的语言表现古诗的诗境。


3)构图:将想象的画面安排到纸上,画出草图。 4制作:描绘、着色、完成。

诗境是基础,塑造绘画视觉形象是关键。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绘画较弱的学生。 五、佳作讲评:

今天你们表现的都很棒!作业也很漂亮! 六、作品展示:

将优秀的学生作品装入相框中进行展示。 七、总结

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画中有诗,画中有情”它闪耀着美的色彩,希望同学们能用心学习,品读古诗,感受古诗文化的神韵和魅力,把祖国的古诗文化发扬光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d69839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c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