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音乐欣赏《摇篮曲》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摇篮曲》教学设计
(欣赏课)
一、教材分析
《摇篮曲》由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于1868年。四三拍,由两个乐段构成,每个乐段两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是由第三拍弱起。音乐以徐缓的叙事语气,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母性特有的万有柔情,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福。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摇篮曲》,许多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创作过《摇篮曲》。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身体律动,感受四三拍的韵律,体验母爱的亲切与温馨。 2. 通过哼唱,引导学生体会徐缓的叙述性与起伏的跳荡性旋律给人的不同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四三拍韵律。 (二)教学难点 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言:“我要考考你的小耳朵,你能为下面的音乐配上合适的图片吗?”
PPT:播放《摇篮曲》的伴奏音频。
学生活动:体会乐曲的旋律并选择合适的图片。
(二)完整聆听 1. 介绍作曲家
过渡语:“这是作曲家勃拉姆斯,1833 – 1897,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主要作品有《第一交响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等,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他的作品《摇篮曲》”。
PPT:出示图片2. 感受意境
过渡语:“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曲,请你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再次聆听音乐,引导学生歌词描绘的意境,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PPT:播放歌曲的范唱(天使合唱团演唱)。 3. 律动
学生活动:随音乐进行模仿摇篮或拍宝宝入睡的动作。 (三)分析音乐
过渡语:“音乐是如何表现妈妈对宝宝的爱?” 1. 分析速度
过渡语:“《摇篮曲》是慢速,那么作曲家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学生活动:对比体会不同速度的《摇篮曲》,哪个更适合表现这种情景。 2. 分析节奏
学生活动:再听乐曲,体会节奏特点。 3. 分析旋律 (1)体会旋律
过渡语:“让我们先来看看旋律中的奥秘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旋律线。 学生活动:体会、感受。 (2)哼唱旋律
学生活动:随伴奏哼唱旋律。 4. 分析力度
思考问题:这样的歌曲选择怎样的力度。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演唱体会。 PPT:播放器乐曲音频。 (四)表现音乐
过渡语:“现在你也来扮演爸爸妈妈,轻声地哼着旋律,哄你怀中的小宝宝睡觉吧!”
学生活动:扮演角色,哼唱旋律。 (五)课堂总结 1. 聆听中国《摇篮曲》
过渡语:“我这还有一首中国的《摇篮曲》,听后说说你的感受吧。” 学生活动:说说感受。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旋律、力度、速度体会。 2. 发现特点
学生活动:总结体会“摇篮曲”曲式风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d6168c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