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书笔记之中医诊治精要》,欢迎阅读!
一、诊断提纲-标本寒热虚实表里
(1)标本-病之先后缓急也。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凡治病者当急其所当急,缓其所当缓,先其所为先,后其所当后。
(2)虚实-言人体气之强弱;言病邪气之盛衰也。体虚邪实以正邪兼顾。 气急,喘常为虚;上气为实。喘常无痰,纵有痰亦应先治其喘,治其虚也。 上气常有痰,先降其痰则气自平,治其实也。
风寒之痰,实也;久咳之痰虚也;痰饮之痰,虚实相杂也,宜虚实兼治。
泄泻常由积滞而生,骤然成积,积而不及化者为实;脾运不健,食耴积而不化者为虚。实者消麿推荡之,虚则健脾温运之。
肿胀,先胀于内,后胀于外,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气色红亮,声音高爽,实也。先胀于外,后胀于内,小便清白,大便溏泻,气色枯白,语音低怯,虚也。
损益之法--实者损之,虚者益之。损之以时,益之以道。破实而不碍正,补虚而不碍邪。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3)表里-察病之内外,病势之深浅。 (4)寒热-病之进退
一病之作,必有寒热,而寒热遂可以察病机。 二、四诊
(一)望诊--察神(神宜藏不宜显,望而知之)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藏于气,气耗神丧。清亮言语,精彩目光,肌肉不削,气息如常,二便不脱,当判神怯。目暗光短,言语颠狂,形羸色败,寻衣摸床,睛定目陷,统号神亡。 眼胞内陷而短,不能遮精,有因吐泻得之,皆主神亡。
考神之所以外露者,由于气(水谷之气应时而生,肾精之气应时而生) 神于言语、目光见其端;于形体、气息见其根。
(二)辨色--(1)五脏主色-肝青心赤,脾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色见皮外:白则当皮,赤则当脉,青则当筋,黄则当肉,黑则当骨。 色则辨而知之。
白色见则恶寒喷嚏,赤色见则舌红口干,青色见则筋痛筋急,黑色见则腹胀背痛,黄色见则倦怠身重是也。
(2)色之善恶-睛明五色,气之华也。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不欲如地苍。睛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 色--隐然于肌表
睛明穴当细辨之--五脏之气,变化于睛明之间,亦隐现于面颊、印堂之部。 瞳神--测精之盛衰,病之深浅。 善色--明亮含蓄;恶色--晦冥暴露 回光返照,其色多暴露。
(3)色之生克--正色正病,为病多顺;病色交错,为病多逆;母乘子顺,子乘母逆;相克逆凶,相生顺吉。 子病母健--可治
病能克色,其病不加;色能克病,其病必凶。(生克之说,仅供参考)
(4)色脉之合--色脉相合:青弦赤洪,黄缓白浮,黑沉乃平。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
病人素禀,有阴脏阳脏之殊;脉有异常人者,未可全拘于色脉之合。首要在察其神,次探其胃气之有无。
(5)四时之色--春宜微青,夏宜微赤,秋宜微白,冬宜微黑。太过为病,不及非正。 (6)五色主病--黄赤风热(阳邪热邪风邪),青白主寒(阴、水、寒邪),青黑为痛,甚则痹挛;恍白脱血,微黑水寒;痿黄诸虚(湿滞),颧赤痨缠(阴虚火旺)。
色青肝病,多善怒两胁作痛,左有动气,诸风掉眩,转筋拘挛,疝病耳聋,右腹作胀,暴逆作吐,目视慌,常见警惕。
色赤心病,多喜或悲,舌红口干,脐上动气,心胸痛烦,健忘惊悸,怔忡不安,实狂昏冒。 色黄脾病,多善忧,当脐动气,思虑食少,倦怠乏力,腹满肠鸣,痛而下痢,实则身重,胀满便闭。
黄而兼赤为风,黄而膏润为脓。
色白肺病,为善悲,胁右动气,沥淅寒热,咳唾喷嚏,喘呼气促,肤痛胸痹,虚则气短,不能续息。
色黑肾病,多善恐,脐下动气,腹胀肿喘,溲便不利,腰背作痛,少腹满痛,频有呵欠,心悬如饥,足寒厥逆。
新病剧烈,其色常立见;久病其色常渐见或久病而其色突见。(以脉症判其顺逆) 色之沉浊晦暗者,多主内病久病重病。色之浮泽明显者,多主外病新病轻病。其间者病不甚。 (7)色病补遗--面色赤,身斑如锦纹,为阳毒病;面色青,身痛如被杖,或色紫为阴毒病。
数症以头倾视深为最甚。
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 髓海不足则头项倾侧,神气变微则视深凹陷,精气不升。 胸中以背为外卫,背曲则督伤,胸亦易受损,故云府不坏。
(三)望形--(1)寿者之形-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
(2)若病之形-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神将夺也。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腰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摇,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有诸内必形诸外。环口属胃,口唇属脾,两颊属肝。
(3)五官所主-鼻为肺之官,目为肝之官,口唇为脾之官,舌为心之官,耳为肾之官。 五脏开窍于五官,病则最易见其端。(肺受寒,鼻先塞;肝受热,目先赤;脾受热湿,口乏味;心受邪,舌本蹇矣;肾虚竭,耳枯垢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d50eaf00975f46527d3e1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