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方式对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2023-01-24 00:00: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父母教育方式对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欢迎阅读!
教育方,幼儿,父母,行为,影响
父母教育方式对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幼儿的健康发展不仅仅包括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同时也应当注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问题。幼儿时期是人生整个社会化的开端和基础时期。社会过程中影响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对儿童社会行为发展和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研究分析,为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更有益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幼儿;社会行为 一、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一个人出生之后所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是整个人生社会化发展的第一场所。儿能够在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最有利条件。在这一时期的社会化行为将是整个社会化的基础阶段,父母作为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影响人,不仅幼儿个性成长的各个方面,而且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影响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因素有许多种,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便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感觉和模仿是幼儿用来实现对外界环境认识的主要方式,所以幼儿极容易受到人和事物等外界生活环境的影响。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教育和指导,会对幼儿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内化社会价值和规范社会行为的形成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然而父母双方错误的教育和引导方式会使幼儿变得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在日常生活中不关心他人和同伴,不能与同龄群体和睦相处。郑杭生在其《社会学概论》中说:家庭生活中父母的权威对幼儿社会化行为具有重大影响。一般来说,儿童的依赖生活周期都是在家庭的环境中完成的。由于儿童在心理和生活上对父母的依赖,很容易使父母成为孩子心目中全能的权威形象。而父母接着与这种权威形象对子女所进行的社会化的教育和引导,是子女根本所无法抗拒的。家庭环境中的权威形象和亲子之间情感交流,使得家庭社会化对个体的观念和心理具有强大的塑造力和渗透力。由此可见,家庭教养方式对于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化行为,杜绝反社会化行为的产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教养方式的类型

每一个父母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教养孩子,有的家长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有的家长却更希望孩子一味的听从自己的安排,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千差万别的。美国心理学家麦考比和马丁层通过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大量研究总结和分析出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四个主要类型,即权威型教养方式、专制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和忽视型教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这四种类型的教养方式较为普遍,例如:

权威型。有些家长愿意理解孩子的意愿,有很强的民主意识,重视儿童的自身发展,顺应儿童的个性和天性,经常与孩子有很好的思想和情感沟通,表达自己的关心和情感,在合适的时机对孩子提供帮助并希望孩子能够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表达自己的需求,这类父母属于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他们会和孩子之间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儿童的社会化行为发展。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使儿童更好的掌握社会的价值规范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掌握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角色扮演的技巧,能够善于自我表达和倾诉,自我控制和形成坚定的意志,有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专制型。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被动化的教养方式,强加给孩子的道德标准无法使孩子将其内化于心,而是被动的外化了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长此以往,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知能力会发展缓慢,孩子的内部动机归因被弱化而外部动机归因被强化,会是孩子在成年以后性格发展不完善,社会互动中处在过于被动的角色,缺乏自信心和决断能力,没有良好的群体意识不善与人沟通,缺乏责任感。 放纵型。这种类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养和引导缺乏控制力。父母对孩子的想法非常的信任和支持,所以让孩子决定自己的行为。放纵型的父母与孩子有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对孩子的良


社会化行为和社会认知的形成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孩子个性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条件,这一类的孩子在今后有可能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大胆、热情并且富有创造性和冒险精神。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对于孩子错误的行为,放纵型的父母很少提出质疑和惩戒,让孩子过于自信而不能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问题。如此发展下去,儿童有可能失去了对社会道德标准和准则的正确判断,容易冲动和具有攻击性,会有不良行为的产生并且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

忽视型。这一类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不经常关注,很少给予孩子关爱。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和指导不能很好的掌控,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少,亲子关系被动。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儿童缺乏被关注感,而引起内心的失落和孤独感,个性会发展为比较内向和孤僻,具有攻击性,容易冲动,不顺从,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认知能力较差,社会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行为的影响

幼儿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第一,亲社会行为。主要有:同情他人、关爱同伴、彼此分享、互相合作、谦让他人、相互帮助、抚慰和帮助弱势群体、捐献爱心等等。亲社会行为就是要做,对他人有益的、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是赞同的事情。在这里亲社会行为既包括不求任何回报自愿帮助他人的行为,也包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和企图帮助别人的行为。只要是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都可以称之为亲社会行为;第二,反社会为。反社会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是相对,指的是:一些危害了别人或者社会利益的和不道德的行为。其中包括违反了法律规章制度的犯罪行为和虽然不违反法律单丝却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对于幼儿的反社会行为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我们一般把攻击行为称之为,那些对他人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例如引起他人恐慌和不安,对他人的人身和心理造成了侵害的行为。幼儿会出现攻击性行为行为的原因比较多样:首先,母的遗传会使儿童的性格天生带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的出现;其次,父母和家庭的教养也会是儿童产生类似的行为;再次,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会导致幼儿有攻击别人的行为出现,例如社会的风气不良,崇尚武力,父母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使儿童受到影响,学校经常出现斗殴事件等。

父母亲的一些教育方式和行为表现会影响幼儿的行为:第一,父母亲过于放纵孩子,幼儿这种娇生惯养的家庭里长大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刁钻跋扈,喜欢任性妄为,不听别人的管教,霸道等。跟同龄人在一起的时候也不愿意把好的东西拿出来分享,会因为太霸道而对同伴产生攻击行为。第二,父母亲对孩子管教的太严厉太放纵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孩子会变得自私自利,不喜欢承担责任,爱发脾气,不听家长管教,叛逆等。第三,很少给孩子关注的父母,或者单亲家庭,因为疏于对孩子的关注,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孤独,所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性格会比较孤僻,不爱和人接触,脾气古怪反复无常,对于看不惯的人和事也会发起攻击。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帮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能够在这个社会更好的生活下去,因此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是引导幼儿完善人格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让孩子能更好的完社会化,学会合理的处理人际关系,掌握角色扮演的技巧父母要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同年龄出现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的特征。 参考文献:

2】王任梅.5-7幼儿谦让行为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d263daefc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