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守护生命》精品教学设计(1)》,欢迎阅读!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一课时《守护生命》教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健康的生活方式,理解养护精神的重要性,掌握有关自救自护方面的常识。 2.能力目标: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方法,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和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提升体验真、善、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自救自护的方法。 【教学难点】 养护精神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呈现PPT内容,导入新课]
孩子们: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赋予的,有了生命 ,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生活的丰富多彩,人生的喜怒哀乐。那么,当生命遭遇突如其来的危机和灾难时,我们是否懂得并有能力守护生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的学习。(背景音乐:钢琴曲播放)
二、探究新知 1. 爱护身体
活动一: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材活动设计
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讨论守护生命的话题(教材P99)
【活动设计】
形式一: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独立思考材料后面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形式二:学生自主阅读材料,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然后在全班展示。
【活动问题】
(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
(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活动例答】
(1)身体方面和精神方面。
(2)我认为守护生命需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有强健的体魄,同时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材P100)
【活动设计】
形式一:学生自主阅读材料,小组讨论,汇总看法和建议,选出代表在全班分享讨论结果。 形式二: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独立思考材料后面的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活动问题】
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活动例答】
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
度。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应对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教材P101~P102) 【活动设计】
形式一: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明确材料活动意图,自主思考并完成材料中设计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分享。 形式二:学习小组自选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达成共识。小组推选代表参与班级交流分享。 形式三:按照课前布置制作的救护小手册,课上与同学合作,进行一次灾害或灾难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模拟演练。
【活动问题】
(1)结合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收集相关资料,探讨应对以下灾害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 (2)结合上面的方法,进行一次灾害或灾难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模拟演练。 【活动例答】 (1)发生火灾:
①背向烟火方向迅速撤离。
②如果消防通道充满烟雾,用湿毛巾、口罩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③选择最熟悉的逃生路线。 ④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 发生交通事故:
① 双手紧紧抓住把手,低下头。 ②利用前排座椅靠背或两手臂保护头面部。
③遇到翻车或坠车时,迅速蹲下身体,紧紧抓住前排座位的底部。 ④事故车辆行驶中,乘客不要盲目跳车,应待车辆停下后再陆续撤离。 发生地震:
①正在上课时,要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②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③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待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④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2)可以组织地震发生时的演练。规划好路线、撤离顺序等。 2.养护精神
活动四:探究与分享——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教材P102~P103)
【活动设计】
形式一: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独立思考材料后面的问题,完成后在组内分享交流。 形式二: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思考材料后面的问题,写一篇读后感,在全班分享交流。 【活动问题】
(1)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2)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活动例答】
(1)费利德不仅为集中营的孩子们,也为生活在今天和以后的人们展示了生活本身的不朽、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不朽;展示了维护宁静心灵和智慧思索的必要。这说明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cde4e8653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