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屈原的故事

2022-09-26 03:10: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史记中屈原的故事》,欢迎阅读!
屈原,史记,故事
史记中屈原的故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博闻强识,深知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对外交礼节也非常熟悉,善于外交辞令。因此他入朝就能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出外就能接待各国使节,处理对各诸侯国的外交事务。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 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因为屈原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修订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据为己有,但屈原不肯给他。他就对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的。但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大肆宣扬自己的功劳,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怀王听了,非常生气,对屈原日渐疏远。

楚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被佞谄之徒所蒙蔽,颠倒是非,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屈原对此感到万分痛心,所以忧愁苦闷,沉郁深思而写成《离骚》。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屈原坚持公正,行为耿直,对君王一片忠心,竭尽才智,但是却受到小人的挑拨离间,其处境可以说是极端困窘。他为了国家大公无私却被君王怀疑,尽心尽力为国工作却被小人诽谤,怎能没有悲愤之情呢?屈原写作《离骚》,无非是为了抒发这种悲愤之情。这篇诗传到宫中,却成了子兰、靳尚等人攻击的材料,诬陷说屈原把怀王比作桀纣。怀王一怒,撤掉了屈原的官职。

屈原被贬退之后,秦国派张仪出使楚国。张仪骗取了楚王的信任,使齐楚绝交。楚怀王此后一再被秦国侮辱,而屈原由于远在齐国出使,鞭长莫及也不能规劝楚王,只能干着急。

秦昭王时,秦楚结为姻亲。楚怀王忽然接到秦王的来信,请他到秦国武关地方,商谈秦楚永世友好的办法。怀王左思右想,决不下主意:要不去,只怕秦军向南进攻;要去呢,又怕秦国心怀叵测。怀王的小儿子子兰首先劝怀王:“秦王愿意和好,这机会可失不得。”靳尚也说:“走一遭儿,至少有几年太平。于是决定前往,出发前屈原伏在车前,大声恸哭,悲声说道:“大王啊!秦国如虎口,这危险冒不得哟!你要想想楚国的祖宗和百姓,不能单听小人的说话哟!”无奈楚王犹豫不决,靳尚站出来狠狠地对屈原说:“今天是大王出门的好日子,三闾大夫说这些丧气话什么意思?”然后吩咐侍从拉开屈原,扬鞭催马,簇拥着怀王走了。正如屈原所料,怀王刚一到秦国,就被扣押,最终落得客死他乡的可悲下场。

楚顷襄王继位后,任命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因为是子兰劝怀王入秦,楚国人都把此事的责任归罪于子兰。屈原对子兰的所作所为,也非常痛恨。虽然自己遭到放逐,却依然眷恋楚国,怀念怀王,时刻惦记着能重返朝廷,重振朝纲为国家效力。他总是希望国王能突然醒悟,他的荒唐行为一下子彻底改变。他总是不忘怀念君王,复兴国家,扭转局势,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多次流露这种心情。然而他终究无可奈何,也不可能再返朝廷了。令尹


子兰得知屈原怀恨自己后勃然大怒,让上官大夫去向顷襄王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一生气,就把屈原放逐到了更为边远的地方。

顷襄王二十一年,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来:秦将白起进攻楚国,占领郢都,楚国的宗庙和陵墓都被毁了。楚国要亡了!他沉浸在无限的悲哀之中,他头也不梳,脸也不洗,昏昏沉沉的,就这样走了几天,到了汨罗江边。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一位渔翁看到他,就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到这里来呢?”屈原说:“全世界的人都污浊而只有我是干净的,大家都昏沉大醉而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才被放逐了。”渔翁说:“一个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能随着世俗风气而转移,全社会的人都污浊,你为什么不在其中随波逐流?大家都昏沉大醉,你为什么不在其中吃点残羹剩酒呢?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般的品德,而使自己落了个被流放的下场呢?”屈原回答说:“我听说过,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身躯的人一定要把衣服上的尘土抖干净,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我宁愿跳入江水之内,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让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的污染!”于是,屈原写下了著名的《怀沙》,然后怀抱石头,投入汨罗江自杀而死。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cc51637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e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