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400随笔

2022-12-27 16:35: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师400随笔》,欢迎阅读!
随笔,语文,教师,小学,400
小学语文教师400随笔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晒晒”,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溜号”或困乏了。但是,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远比学习文的兴趣浓厚。

一、充分运用音乐图形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锄禾》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精心安排绘画增进直观重新认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画出心中的“云房子”,加深了学生对“云”的直观认识和这一课的理解。 三、即兴演出唤起自学兴趣。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孩子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一课中,我让孩子分角色进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课堂的内容如果换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将会更地深刻留在学生脑海。

教育敦促技术创新,超越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大势所趋,不容抵挡。强化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联系,把念与演唱、画、出演等存有有机融合,使语文课堂“颤抖”出来,就是一个关键的趋势。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育学生广为的爱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


语文就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重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为单纯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思想的相撞、心灵的刺痛、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获得充份的充分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代莱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文性因素放到教学目标的注重地位,注重了语文教育理应的多样内涵,充份展现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

叶圣陶先生说道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就是听说读写之内的发掘与技术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绝不能以弱化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当在兼具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狠抓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育。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努力做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高人文素养扩散于坚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同时实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必须特别注意的就是在教学中我们在注重彰显语文人文性的同时,无法忽略其工具性,应并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就是相辅相成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c6f1cbe0a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