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作文训练一法》,欢迎阅读!
高中作文训练一法
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古人古事古诗古文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学会从古代选材,借古喻今,以古释今,将古人古事与作文话题巧妙勾连,运用别具一格的写法创新作文,表现题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
一、范文引导,感受成功之美
运用高考作文中成功的例子,加以分析,增加学生对运用古人古事进入作文的直观感受,培养学生对此类材料的关注度和敏感度,进而培养学生挖掘古人古事入题的自觉性。
面对2005年的湖北高考作文题中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这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许多学生眉头紧锁,一筹莫展。在教师进行相应的点拨后仍然感到难以下笔,于是考生的满分作文《菊花人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直观的审美享受: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只要我们细心分析,可以发现古代典故、古人事迹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几乎辐射了现代作文命题涉及的全部主题:热血报国、忠贞节义、立志修身、诚信感恩、居安思危、心悬民生、淡泊高义等等。这些精神跨越千古,永远散发着高尚的人性美的光芒,实在是中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平时注重收集教材中、读本中的这类材料,并按主题加以整理,建设自己的素材库,材料之饥大可充矣。
二、传授技法,化古老为新奇
l、联想再现情景,缘事重构故事。
有了材料,仍须剪裁加工成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话题主旨,找到适当古事,联想情境,缘事重构故事,展示人物形象性格,达到表现作文主题的目的。 2004年全国卷iii要求以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为话题作文,这也是一个很容易流于枯燥说理的题目。但陕西一考生的《昭君行》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成为满分作文。
呆呆地坐在车中,望着窗外缓缓退后的一棵棵白杨,不知远处的草原此时是一幅什么景象。我的身后,是夕阳下的古道,古道那头的宫城,离我越来越远,我,还能回得来吗?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
回首望去,我第一次发现那夕阳下的宫殿竟那么美,可是现在,我已不属于那座宫殿,那里的一切快乐与幸福也不再属于我了。
文章不作空洞的论说,而是以昭君出塞为底子,通过主人公自述的形式,形象地阐释了幸福快乐与思维方式这样一个抽象的关系型话题。属于故事新编的写法,但成功在于作者运用丰富自然、生动的细节,渲染出真实的情景;细腻的心理描写,尽显主人公的思维过程。 2、注重同类铺排,增强文采气势。通过同类铺排,既能以古今同样的人物事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又能通过铺排展示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是一种可以模仿的锤炼字词句段的写作实践。
3、融合诗词名句,提升作文品味。古代诗歌散文的名句名篇词句华美,意境深邃,充满哲理与启迪,如能将这些融入作文之中,必将使作文充满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大大提升了作文的品味。仍以2005年湖北高考为例,关于出与入的话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既切题又能拓展话题的名句。
三、从课文中选取素材,进行尝试性创作
第二阶段,可以从课文入手,进行尝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教师上课也讲解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人物生平,对人物形象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了解,主题容易把握,放得开也收得拢,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我们以高中语文第二册小说单元为创作素材,选取其中的人物自定立意的写作尝试。
学生选择女性形象进行写作,就有很多精彩的篇章,如: 那少得可怜的阳光就像这样隐约地泻下来,一丝丝划过翠翠眉宇间。风也是那样的柔和,轻轻地触及那娇美的身体。这是个积淀了浓厚感情的下午,空气温和,心灵冰冷。翠翠就这样和一条狗坐在岸边等待,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有了这样的尝试,学生对此类作文就有了兴趣和信心,经常练笔,可以慢慢培养对古人古事的思考感悟,就能逐步养成一种写作习惯,当在考场作文中遇到适当的触发点,引发联想时,就能顺势选材,借古立意,成就一篇篇的佳作。
杜甫有诗云: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正为这种尝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引导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可以提倡推广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c4d217f71fe910ef02df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