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法
长期以来,由于考试取代了对学生、教师、学校的其他必要的评价,人们的视线被牢牢地牵制在考题上,牵制在分数上,加之评价者有意识地强化了分数和被评价者(主要是教师)的物质利益之间的联系,分数被异化了,成了追名逐利的手段;考试和教学之间的关系被颠倒了,不是考试为教学服务,而是教学为考试服务,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教育发生了方向性的偏差,不知不觉地步入了应试教育的歧途。以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因之而受到严重干扰。怎么办?教育界同仁大声疾呼: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于是,有人建议以等级制、评语制取代百分制。在这些同志看来,似乎没有了分数,就没有了应试教育。我认为,问题远非这样简单。过不在于应试,也不在于百分制,而在于考试作用的片面夸大化。革除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体系,必须从正确地看待考试,科学地对待考试做起。 一、现行考试制度批判
从目前情况看,考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三:
一是评价目的的功利性。考试早已不单是鉴定学生学业成绩优劣的工具,更成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和奖励教师的决定性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学生能不能升级,看分;教师能不能拿奖金,评职称,看分;学校能不能评先进,看分。表面看是追分数,实际上是追求分数所附加的种种价值。考试和分数都散发出浓郁的“利禄主义”味道。这是应试教育赖以产生和得以泛滥的最根本原因。
二是评价内容的片面性。教育评价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效度,即我们的测验在多大程度上测量到了我们所要测量的事物属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在以尽可能增加试题的覆盖程度等方式来努力提高试题的效度。“哈达卷”的出现可以看作这种努力的典型例证。我们检测到的大部分内容是知识。能力方面、习惯方面的东西大量地被排斥在测验之外。例如,在语文教学质量评价中,听和说的能力难以在书面测试中反映且不说,单说阅读,除了理解之外,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表现力(即通过朗读表情达意的技能和技巧)几乎测不到。这种评价内容上的片面性加之评价目的上的功利性,是导致高分低能,重知轻能等一系列倾向的深刻原因。
三是评价方式上的刻板性。现行考试,以所谓标准化的形式(因为我们似乎从来就没有追求过真正的标准化)进行的居多。这种考试带来的最大后果之一是考试评价的刻板性。柳斌同志曾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在日本,学生回答“雪化了变成什么?”答成“雪化了变成春天”老师认为颇有创造性,给予高分鼓励。我们国内的情况呢?据中央电视台近期的报道,我们在考试中要求学生答“齐心协力”,学生答成“同心协力”就算错。试想,在这种评价导向下,教师敢不唯书,创造性地教;学生敢不唯师,创造性地学吗?我们天天反对死读书,读书死,为应付这种考试,舍此又有什么高明之举呢?由此而论,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确是这种考试造的孽。
以上三条,都可以用考试的夸大化来加以概括。评价目的上的功利性倾向,是考试和分数的功能夸大化的结果;评价内容方面的片面性是考试和分数的功能被夸大化的具体表现;评价方式上的刻板性是考试和分数的功能被夸大化后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 二、改革考试评价方法的几点意见
(一)评估要突出过程性,不能单看结果
利禄主义的评价方法,只注重结果,尤其是对待教师方面。只要学生考得好,就说你教得好,你就可以当之无愧地拿奖金。实际上,考得好,并非全是教师的功,还取决于学生的先天遗传,取决于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取决于学生先前所受教育奠定的基础。反之,
考得不好,也并非全是教师的过,同样有这诸多因素在起作用。怎么能归功或归罪于一人呢?单看结果,显然不能说明问题的全部,还得看过程,看教师是不是高质量地组织了全部教学活动。如果是,即使学生考得差一些,我们也不应该怪罪老师;如果不是,那怕学生个个都考100分,这个功也绝不能记在老师名下。
对学生的评价同样要注重过程。对于评价来说,从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师的眼中摄取的、有关学生日常学习行为方面的信息远比一次性考试重要得多。更何况,像阅读习惯、口头表达能力等都必须借助过程评价才能更恰如其分地下结论。
注重对教与学的过程评价,会使评价者的视点由过去移向现在。不再热衷于给既定的教学事实下结论,更关注教学行为本身的改进。这将有利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利于被评价者潜在教与学能力的发挥,有利于充分、及时、有效地发挥评价对教学行为的调节功能。我们确信,教学行为的优化,肯定会给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有力的保障。 (二)评估要突出全面性,不能以偏盖全
为了有效克服现行考试的片面性,应该做多方面的努力。
评价的内容要全。单纯评价知识的识记效果是不够的,还要评价能力,评价语文习惯和学习习惯。总之,凡是学生需要学习的,教师需要施教的,都要评价。同时,要突出评价内容的基础性和基本性,防止搞繁琐哲学。 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不可能存在一种能测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的工具。唯一可行的方法是综合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基础知识和某些易于用书面测试方式进行评价的内容,仍可使用书面评价。对口语、阅读表现力等以口试形式测评;对习惯方面的发展,可依据教师的日常观察下结论。能定量的定量,能定性的定性,不可强求一律。
要注意不同主体的评价。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语言方面的社会化进程。因此,学得好坏,教得好坏,不能单纯教师说了算,学校说了算。最终应该家长说了算,社会说了算。换言之,应该看学生将来投入社会生活后的适应程度。这也是语文教学评价应该考虑的一个方面。具体操作时,我们不仅要由学校和教师按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还要充分听取家长对学生语文发展的意见;充分考虑社会对我们的语文教学的总体评价。为此,可以采用问卷法、座谈访问法、个案调查法等方法。
还要注意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以及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的消长作用。不能就语文论语文。语文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也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的。对语文教学的评价要树立整体的质量观。不能仅限于学科自身,还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乃至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如果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了,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素质的全面提高,那么,这样的教学是高质量的语文教学;反之,如果语文成绩提高了,但却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构成消极的影响,甚至是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代价的,那么语文成绩再高,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不把语文教学放在影响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构成的整体中评价,是片面的评价,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评价。 (三)教与学和评价要分离,不能简单地以学论教
教与学有联系,又有区别。单纯地以教论学和以学论教都是不妥当的。这一点在前文已经论及。我们应该把教和学看成是联系着的两件事,而不是一件事,前者是功利性的职业行为,后者是非功利性的学习行动。应试教育中的教学评价,正是把这两种性质不同的行为扭在一起,系成了利禄主义的死结。要解开这个死结,非得把二者分离不可。评价学生的学业行为,就是评价学生的学业行为,不和评价教师挂起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不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发生直接的关联。起码是不把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主导因素。这样,考试就不会再带有功利的色彩,追分族自然会降温。
分离之后的情况会怎么样呢?有人担心教师的责任心会减弱,对学生的学习会越来越不关心。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理由有三:其一,利禄主义的评价可以说从来就没有关心
过学生的学习,它所关注的是分数,造成有些同志采取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来骗取分数。其二,分离之后,教师的工作不是没人管,只是评价的标准变了。原先只看学生的成绩,现在要看你的整个教学行为表现。你是否在学生身上着了力,着了多少力,都会通过你在教学中的一举一动表现出来,工作的责任心会由此而增强。其三,对于有职业责任的教师来说,以前他们也想关注学生的学习,但由于受不适当的评价的左右,他们无暇顾及。现在他们倒是可以毫无顾忌地、一心一意地“为所欲为”了。 三、怎样评价小学语文教与学 (一)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1.内容:同时关注语文基础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习惯和一般学习方法和习惯。 2.方法:同时考虑日常评价和期末定期评价;同时考虑定量和定性方法;同时考虑笔试和口试。
3.指标:着重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诸方面的实际进步。
4.参考因素:语文学习对其他学科及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的影响。 (二)关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1.内容:主要包括承担工作量、出勤情况、教学行为(包括备课、讲课、作业批改、辅导后进生等)、教学业绩(包括所有能反映教师教学实际水平的因素)。 2.方法:以个案调查为主,兼辅之问卷法、座谈法等。 3.指标:实际行为表现和期限内教学业绩。
4.参考因素:学生学业成绩,同事、学生家长、有代表性的社会成员的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c24bdcba2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1.html